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法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法治本身,而《中国法治的源与基探索》一书,则是对中国法治建设源于何处,需要以什么作基础的问题进行探索,从另一个角度和视野对法治得以存在的背景问题进行研究,涉及的是法治的根源和基础问题。该书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不同角度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和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法治的源泉和法治的基础进行了分层和深入分析。该书首先分析论证了法治的根源、源泉和缘由,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观念、理性思维、价值观念、民众法治心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其次分析论证了法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体从市场经济、诚信机制、民主制度、权力制约、法律细化、国民素质、公开透明机制等方面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和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对中国现在影响法治进程的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该书分门别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性思考,把别人没有涉足的某些法治建设领域但又对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影响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法治问题不仅仅是法治本身的问题,还与法治的存在背景和基础有关,就像一座高楼需要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扎实的地基作支撑一样。该书是作者通过长期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实务的归纳和总结,本书的独到之处是从法治的背景和根源来探讨法治问题。
许增裕,男,汉族,云南易门人,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院。现为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法学副教授,硕士学位,律师,玉溪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大学毕业后一直躬耕于法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丛书编委会委员,参与翻译、编著和合著出版过多本法学和与法学有关的教
序
自序  
编  法治之源
 章  法治的历史之源  
  节  西方法治的历史传统  
  第二节  人治传统:中国法治需剔除的历史负荷  
  第三节  继承、移植与创新,实现法治的古今中外结合
 第二章  法治的文化之源
   节  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西方文化发展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法治的文化选择
 第三章  法治的理性思维之源
   节  感性与理性概述
   第二节  理性与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  理性对西方法治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古代人治的非理性因素对中国法治的制约
  第五节  法治要求克服任意性,依理性思维行事  
 第四章  法治的理论之源
   节  法治理论概述
   第二节  法治理论完善的探讨
 第五章  法治的价值之源
   节  价值概述
   第二节  有关西方法治的价值学说
   第三节  我国法律价值的体现  
 第六章  法治的民众心理之源  
   节  民众心理概述  
   第二节  民众心理状况  
   第三节  调整心理,端正心态,为法治创造一个软环境
第二编  法治之基
 第七章  市场经济:法治的决定性基础
    节  概述  
    第二节  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决定性基础  
    第三节  积极促成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第八章  诚信机制:法治的道德基础
  节  概述
  第二节  诚信:道德的核心、法治的基石  
  第三节  如何落实诚信机制
 第九章  民主:法治的动力基础
 第十章  权力制约:法治的政治基础
 第十一章  法律细化:法治的立法基础
 第十二章  国民素质:法治的人力基础
 第十三章  公开透明机制:法治的运作基础
第三编  法治之其他
 第十四章  行为方式转变:法治实现的关键
 第十五章  城乡环境:法治平等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  交通和信息:法治实现的桥梁纽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