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翻开一部关红色历史的书,看到革命前辈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就会想到那是一份永远的精神财富,是为后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红色资源,弥足珍贵。
当你看到一个革命斗争的遗址,就会想到风雨如晦的年代,英烈为了我们作出的牺牲。
一部红色史料,共忆峥嵘岁月。
前言
上海,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瞬间,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浦西一江之隔的浦东,也是一块蕴藏着丰富红色记忆的宝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众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在浦东这块土地上留下英雄的足迹,书写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浦东一开始就享受党的阳光雨露。早期党的领袖来浦东工厂、学校演讲,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在浦东有指挥部,浦东有参加南昌起义的子弟,张闻天在红军生死存亡关头坚持的正确指挥,遵义会议成了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抗日战争时期,浦东有党领导的武装,在东海之滨、杭州湾有力地打击日寇、伪军,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写下重要一笔。浦东儿女在解放战争各战场及解放上海战役中前赴后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浦东赴朝儿女过千,数百人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浦东粮棉油生产、乡镇企业改革、出口创汇等冲在全国领跑位置。进入改革开放后,市区带郊区,城乡共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浦东开发开放,给了浦东千载难逢的良机,经过30年奋斗,浦东如鲲鹏腾飞,成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当你走进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看到长长一串为了共和国的诞生献出生命的英雄名字,就会想起在浦东土地上战斗过的3000多烈士,他们中不少还不到20岁,为了革命理想,无私奉献和牺牲。
当你翻开一部部史书,看到革命前辈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就会想到那是一份永远的精神财富,是为后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红色资源,弥足珍贵。
当你看到一个个革命斗争遗址,就会想到风雨如晦的年代,英烈为了我们作出的牺牲。而今天,就应传承英烈精神,继续奋勇前进。通江达海的浦东,民主革命时期有着值得骄傲的红色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红色的土地到开发的热土,浦东大地开始讲述一个个开发建设的故事。中国枚探空火箭在浦东发射,浦东主干道杨高路的突击修建,浦东川杨河、大治河的开挖,都昭示着浦东宝地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浦东进入了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浦东开始讲述春天的故事,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众多经济指标全市领先,多个发展领域名列全国前茅。
20世纪90年代的个春天,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乐章在浦东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奏响。历史注视着浦东,世界注视着浦东。在浦东大道141号的一幢普通小楼内,一群浦东开发的先行者,肩负着光荣、机遇、挑战、使命,奉献着聪明才智。一晃30年过去了,承载着时代使命的浦东,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浦东,因开发开放而生,因开发开放而兴。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成就,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如今,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迎接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的编辑团队通过发掘红色史料,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积极担当作为,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忆峥嵘岁月,用红色记忆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后记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一书,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是精心策划、精心编辑的一部红色主题图书。此书选题酝酿良久,论证定调,申请立项,组织队伍,讨论纲目。稿子竞出,汇总平衡,集体统稿,初编增删。再配图片,先审后校。不是个人心血来潮之举,撰稿人、编辑者抱着向历史负责、向子孙负责的愿望,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力求做成上品,作为献给党的百年生日的礼物。
我们这本书,定位是记忆,记过去发生的事,是历史。历史不是虚构,不能掺假,客观怎样是怎样。为了真实,撰写者或搜寻相关资料,如报刊、图书、档案;或采访相关人员,如当事人、目击者,同事、前辈、后人等,所有回忆文字、口述资料都细加分析,鉴别真伪。当素材足够多,没有了互相矛盾问题,方才动笔撰文。撰写过程中,斟字酌句,求真求实求恰当。
编书过程,是梳理挖掘散存于书籍、民间的红色故事的过程,也是重温历史、重新认识浦东的过程。浦东滨江临海,处长江、杭州湾之口,是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点,是中国的经济、经贸、金融、航运中心之一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过去,前辈谱写了一首首嘹亮的胜利之歌。如今,胸怀大志的人才从海内外四面八方涌来,浦东成了创业的热土,创造奇迹的舞台。我们为浦东昨天的辉煌而骄傲,为今天接过红旗再启程而自豪,奋勇向前,信心百倍,去迎接第二个百年更璀璨的明天。
编辑部的同志尽管经过努力,实现了共同的心愿。但百年浦东的沧桑,仍有大量珍贵的史料无法入选,一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照片也无法获取。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诚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史学会
主编:唐国良(笔名谷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高级政工师。1961年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曾亲历援越抗美等重大军事战备。从部队转业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川沙县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届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等职务。长期致力浦东革命斗争史与浦东开发开放史等浦东近现代史研究,编著34部文史作品,发表600多篇文章。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史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