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世纪,在中国境内交织并存着辽、宋、夏、金、回鹘、吐蕃、大理等多个民族政权,这个时期因此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
知名辽宋金史专家王曾瑜以高远的历史格局勾勒出辽、宋、夏、金四个并存继逝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以及相互间冲突交融的概况。
《简说辽宋夏金》中亦不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诸如辽朝具备浓郁的游牧民族政治特色,荫补制是造成宋代冗官的主要原因,西夏建国乃是利用了西北沙化优势,女真高度汉化后又迅速腐化,农业复种制和西北沙化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和政治中心东移的重要原因,等等。
《简说辽宋夏金》中对历史人物的臧否点评也极有特点,直言不讳而又充满温情敬意。
不懂宋朝,无以真正读懂中国历史;不读辽夏金史,只能读懂四分之一的宋史。
如果能穿越,你想回到哪个朝代?许多人也许会选择宋朝。然而,宋朝却是中国历有争议的朝代,它既是中国繁盛的朝代,又积贫积弱。
与宋朝同时期的政权,有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013世纪的大时代风云变幻,也为后人留下了想象和探索空间: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就是以那段历史为背景写就的。
1.《简说辽宋夏金》是一部概览性的历史学入门读物
如今历史研究愈加精细深入,研究作品大多基于新理论或者视角,简明介绍某个时代基本情况的作品反而成了稀缺品。《简说辽宋夏金》开篇便全方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介绍了辽、宋、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的基本情况,使读者对1013世纪中国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有了个全局性的印象,对宋史小白入门很友好。
2.《简说辽宋夏金》是史学大家的简论之作
王曾瑜先生是研究宋史的大家,学术功底相当深厚,大量宋代历史典故和引文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简说辽宋夏金》中处处透露出他的学识和智慧,比如,关于宋代的冗官问题,在传统分权与制衡论的基础上,王先生进一步提出冗官的中心问题就是荫补制;他批判起宋代专制弊端毫不留情,认为封建社会腐败的根源,说来说去,也无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
如果不想被动地接受别人转述给你的历史,又希望能快速了解某段历史全貌,并真正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选对入门书籍是关键。了解研究宋朝乃至辽夏金,《简说辽宋夏金》就是很棒的入门书籍。开启你的阅读吧!
治史心得
本人治史,根底浅薄,先天不足,又兼之以后天失调,与前辈优秀学者确实存在着不可弥补的学问差距,所以必须声明,自己不必谬充大家之列,做人应有自知之明。但如今回顾起来,个人也有两条幸运之处:一是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对史识大有裨益;二是正逢研究手段革命的开端,即古籍的电子化、数字化。本人原先只治宋史,在20世纪80年代,因工作关系,由辽史的外行和金史的半内行转为内行。90年代以来,既以批判中华古代专制主义、专制腐败政治为主攻方向,又得益于古籍的电子化、数字化,故个人的研究,由辽宋金断代史逐渐走向通史,自秦汉至明代都写有专文,对秦汉以下的各代,已非全外行。另外也兼写小说与杂文。
归纳个人的论著,一些重要的论点可列举如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治史极为重要。治史能力,大致是宏观的掌控能力和微观的渗透能力。宏观上不能准确掌控,就会产生方向性、全局性的偏差,甚至一错百错,极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就微观的考证而论,当然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要领无非是去伪求真,由表(现象)入里(本质),自此及彼,分清主次。考证固然需要逻辑推理,但至少在某些场合下,欲由表入里,分清主次,就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和运用。
◎治史不应单纯为古人算账。理解过去,透视现在,指点未来,这是一个现代爱国史家对祖国和中华民族应尽的一份义务。研究历史,在不少场合,史识是位的,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很不容易。史识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追求真理,却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古今一揆,知今有助于识古,究古有助于察今。治史应当古今一体化,有条件者,也应中外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史识可说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
史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歌颂正义,批判邪恶。客观而公正的历史记载和研究,是维系社会良知和正义的重要舆论力量。
以上两条功能非其他学科所能取代。
◎由于中华历史悠久,古籍浩繁,即使在古籍开始电子化、数字化的今天,史家的基本训练不可丢,治中华古史打基础,还是应当认真通读前四史和《资治通鉴》。断代史的观念仍不可废,治中华古史必须从断代史入门,方有深入的可能。但可以设想,将来史学学术竞争的主战场将不是在断代史方面,而是在通史方面,谁拥有的通史知识更多更深更广,谁的研究就会更精湛。高明的史学家的作品将会以千万字为统计单位。尽管今后古籍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会不断提高,而由断代史走向通史,仍将是一条正确的、高明的治史之道。
◎有的学者提出,要将制度史写成活的制度史,这是很对的。马克思主义对等级授职制的批判,就研究中国制度史而论,应有更高层次上的指导意义。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下,制度的运作,不可能离开人治和人事腐败。如若不从这个理论的制高点去俯瞰和研究制度史,制度史就有可能成为死的制度史。
◎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出现和发展,至少有三个普遍性的条件:一是商品经济某种程度的发展,使官爵可以成为商品;二是官爵成为肥缺,方得有买官的可能;三是自秦汉以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各种形式的官员等级授职制,方有卖官的可能。一个时代的卖官,总是与政治的昏暗和腐败程度成正比,总是成为一个时代政治昏暗和腐败程度的重要标尺。依据古代的儒家舆论,腐恶的卖官现象,也与中国自古相传的各种可怕而可憎的政治遗传基因一样,是作为反面事物而受谴责的,处于无理地位。但另一方面,卖官现象仍是滋生不息,且有变本加厉之势。其故非他,卖官现象有丰厚的滋生沃土,就决不可能做到正本清源式的根治。
……
王曾瑜,当代知名辽宋金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师从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著有《岳飞新传:尽忠报国》《宋高宗:荒淫无道》《宋朝军制初探》《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等作品。
上篇 1013世纪的中国
一 ◆ 辽宋夏金政治
辽朝/13 宋朝/16 西夏/21
金朝/22 回鹘/25 于阗/27
喀喇汗/27 吐蕃/28 大理/29
二 ◆ 辽宋夏金社会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33
辽宋西夏金人口和社会/39
三 ◆ 辽宋夏金教育科技文化
四 ◆ 辽宋夏金宗教风俗
下篇 辽宋夏金的兴亡
一 ◆ 政治军事与制度
契丹游牧民族的政治特色/57
辽与北宋元丰前官制的异同/59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和政治文明/67
先王之政与祖宗之法/70
保守的文官政治/77
守内虚外/86
发达的台鉴政治/89
荫补制的泛滥成灾/98
多元化士风的主流/102
北宋从腐败走向灭亡/109
开封的劫难和衰落/115
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122
国难当头时的腐败和行乐/125
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129
狼狈为奸据庙堂,贪饕成风是官场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一/135
文丐奔竞颂降金,祥瑞纷至掩灾疫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二/140
捕风捉影文字狱,株连蔓引瘴海行宋高宗和秦桧的中兴盛世之三/146
两次使用火药兵器的重要海战/150
西夏立国与西北沙化/154
女真族的汉化与腐化/161
金朝官制对后世的影响/165
蒙古族兴起的曲折/167
二 ◆社会经济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政治中心的东移/187
宋代的绿色革命/189
传统衣料的变化/193
石炭、石油和天然气/197
宋代农民的五大公害/203
世界上早的纸币发行/206
海上贸易大国/207
三 ◆ 教科文与风俗
经学、教育和科举三位一体的确立/213
标准语的变化北京话开始取代洛阳话/216
席地跪坐的改变/218
四◆两宋名人
范仲淹的两句名言/227
宗泽大呼过河身已僵/228
李纲谋身性虽拙,许国心独苦/232
李清照和秦桧、王继先/234
岳飞的高风亮节点滴/237
莫须有千古奇冤/240
文天祥时穷节乃见/244
附录 治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