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创编年史的讲述方式,以孩子最易理解的语言,记述了从万物起源到二战后期的历史故事。
一次时光旅行,你能遇到整个世界。
你知道世间万物是如何开端的?真正的历史又是从哪里开始的?石器时代的孩子们是怎么生活的?你也许听过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但你能说出它们背后的故事吗?当你20岁的时候,你会在做什么,20岁的亚历山大已成为马其顿和希腊的国王了,他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起,又如何终止的?……
每一个喜欢读书、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用我们*好奇的心和*富探索的精神,从这里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明史。
孩子们,这一页可不是写给你们的,而是写给那些□0岁到40岁的老家伙们看的,他们可能会在不经意中翻开这本书,而这一页就是他们所谓的:前言。
让孩子了解出生前世界的模样;
引领他们走出自我为中心、孤僻封闭的狭隘生活。习以为常的生活使他们一叶蔽目;
拓展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眼界,引领他们探索瑰丽的历史;
让孩子们了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伟大的历史人物,告诉他们这些人物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为他们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历史年鉴。日后如果他们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历史研究,这一年鉴可以方便他们将相关历史片段一一对应。
这些就是创写这本世界简史的目的。
时间表上的相对位置来表述时间,孩子们才能将时间□成可感知的概念。如果有孩子说公元77.6万年举行□□场奥林匹克运动会,或者□□□坐落于雅典,抑或是亚伯拉罕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你可能会被逗得哈哈大笑,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如果有人曾经给你介绍一大屋子的陌生人,你就会知道,要记住所有人的名字真是白费力气,更不用说将他们的名字和长相对上号。在你打算记住这些名字和面孔之前,你有必要听听每个人身上发生的趣事。介绍世界历史同样如此,对孩子们而言,这些人物与地点都是闻所未闻的,仅仅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名字是不够的,为了防止他们将这些陌生的名字与面孔立即抛诸脑后,必须同时做一些相关介绍。同样,不断重复这些新名字也很有必要,这样小学生们就能逐渐熟悉它们,因为数量庞大的陌生人物与地点很容易使人混淆。
为了先勾勒出基本历史轮廓,然后逐渐在后面论述中充实饱满,有必要让小学生们一直把时间表放在手边。这样孩子们就像学习乘法口诀表一样学习这张时间表,直到牢记不忘。而只要他们看到某个年代,就会马上联想到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学习本书之后,小学生应该大体了解从原始人开始至今的历史,并且能够毫不犹豫、准确无误地讲出主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这样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呢?如果按照课本的建议,将众多历史事件形成相互关联的连续整体,并辅以密集的复习,这个目标并不像它听起来这么困难,在卡尔维特学校每年都有数百个孩子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然而,教师们常常以为“即便小学生忘记了所学的内容,他们脑海中也会留下有价值的印象”,这种态度不过是为浮光掠影式的教学与孩子不求甚解的学习所做的辩解。历史和科目一样,是一种“心智的训练”。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毫不含糊地记住历史时期以及其他抽象内容,而不是背诵之后反复遗忘,才能达成训练的目标。孩子们会很容易记住本书讲述的故事,然而“人物、时间、地点、原因”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掌握这个部分。
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而是说,“1□15年,国王约翰在兰尼米德(Runnymede),因为……”
正因如此,本书不是一本课外读物,而是基础的历史教材。随处可见的故事不过是为了让整个历史框架有血有肉、更加生动。撰写这本书的理念不是如何多讲些,而是如何少讲一点,将一千页的内容删减一半,仍然生动有趣。
无论怎样呈现历史,□重要的是孩子们应当完成自己的任务,学会自主思考,学会这些知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他们阅读之后,要求他们复述每个故事的内容,并且反复向他们提问其中历史人物的名字与时间,从而确保他们记住并且理解所学的内容。
我记得曾经有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在教□□节历史课时,他激情洋溢、滔滔不绝、引吭高歌,在黑板、地板或操场上画地图。为了举一些要点,他还画画、用桌子跳马甚至倒立。小学生们深深为之着迷,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竖着耳朵听课,惊奇得合不拢嘴,唯恐漏掉一字一句,他们如饥似渴地听着老师滔滔不绝。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和蔼可亲的校长提议进行一次测试,这位老师对测试结果信心满满。
试卷只给了三个问题:
(1)说说你所知道的与哥伦布相关的所有内容。
(□)关于詹姆斯敦,你了解多少。
(3)关于普利茅斯,你了解多少。
□□是班上□有趣的一个孩子给出的答案,你可不要以为这个孩子没有认真学,事实上,他对老师的历史课一直很感兴趣,学得很认真。
(1)他是一个韦大的人(他把“伟大”写错了)。
(□)他是一个韦大的人。
(3)他是一个韦大的人。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科普作家。于哈佛大学毕业后,执教两年,随后成为卡尔维特学校第一任校长,创建了著名的“卡尔维特教育体系”,即小学函授教育体系,惠及世界各地渴求知识的孩子,在美国教育界拥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希利尔天生是一个好老师,他就像我们的孙静修老爷爷一样,懂得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像洋娃娃、机器人一样讨孩子们欢心。他认为,在基础教育的之外,学生应当对历史、地理和艺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丰富他们的视野和内心。所以,他立志为孩子们编写一套趣味盎然的历史、地理、艺术读物,这就是《美国中小学世界历史读本》、《美国中小学世界地理读本》、《美国中小学艺术史读本》。这一套读本直到今天仍是美国*私立学校的标准教材,也是备受美国父母好评的睡前读物。
01 万物的起源
0□ 生活在岩洞里的人们
03 火的发现和使用
04 从飞机上看到的人类发源地
05 真正历史的开始
06 创造字谜的□□人
07 金字塔的建造者
08 没有货币的富足国度
09 寻找家园的犹太人
10 传说中的神
11 传说中的战争
1□ 犹太人之王
13 发明字母表的人
14 铁一般强悍的斯巴达人
15 奥林匹克桂冠
16 罗马城的罪恶开端
17 卷发的国王们
18 奇幻和邪恶交织的城市——巴比伦
19 巴比伦的陷落
□0 世界的另一端:印度
□1 中国人的世界
□□ 雅典的富人与穷人
□3 赶走国王的罗马人
□4 希腊vs. 波斯
□5 战争狂人——大流士与薛西斯
□6 波斯征服希腊之旅
□7 黄金时代
□8 当希腊遇到希腊
□9 希腊的智者与愚人
30 年幼的皇帝——亚历山大
31 找茬打仗的迦太基人与罗马人
3□ “靴子”的反击
33 西方世界的新霸主
34 □伟大的罗马人
35 被奉为神的帝王——屋大维
36 耶稣诞生
37 血与雷
38 好皇帝和他的坏儿子
39 早期的□□教
40 野蛮的侵略者
41 野蛮人与世界霸主相遇
4□ 新的领地和新的英雄
43 什么是善
44 非洲的□□教王国
45 □□□□和早期的□□□教
46 繁荣的□□□帝国
47 两个帝国和两个皇帝
48 英国的启蒙时代
49 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
50 真正的城堡
51 骑士和他们的时代
5□ 了不起的海盗后代
53 伟大的冒险——朝圣之旅
54 理查一世、腓力二世与腓特烈一世
55 西非的三个王国
56 石头和玻璃做的《□□》
57 人神共愤的约翰
58 一位伟大的讲故事的人——马可·波罗
59 中国的魔针与魔粉——指南针与火药
60 英国与□□的百年战争
61 印刷术与火药——新旧世界的交替
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63 航海寻宝者
64 诱人之地——淘金与探险之旅
65 东非海岸线
66 文艺复兴
67 □□教内部之争——□□改革
68 伊丽莎白女王
69 伊丽莎白时代
70 姓名的含义
71 被砍头的国王——查理一世
7□ 红帽子与红高跟鞋
73 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彼得大帝
74 逃跑的王子——腓特烈大帝
75 美国赶走了国王
76 □□大革命
77 小巨人拿破仑
78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群岛的解放运动
79 从山林之神的牧笛到留声机
80 1854 年~1865 年的报纸
81 三个新国家与三枚新邮票
8□ 屡现奇迹的时代
83 不一样的革命——工业革命
84 战争中的世界——□□次世界大战
85 □□次世界大战后的□0 年
86 现代“野蛮人”——法西斯独裁者
87 反法西斯战争
88 世界新风潮
89 一个新的世界大国
90 昨天、今天和明天
30 年幼的皇帝——亚历山大
当你□0岁的时候,你觉得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在读大学?
你可能已经工作了,或者在做其他事情?
当亚历山大□0岁的时候,他已经是马其顿和希腊的国王了。对于这位伟大的年轻人而言,马其顿和希腊都太小了,他想统治更大的国家。事实上,他想统治全世界。
所以,亚历山大继续进行他父亲的计划——征服波斯。波斯人150年前的侵略所欠下的债是时候偿还了。他召集军队,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到达亚洲,面对前来进犯的波斯先遣□□,他一路胜仗不断。
波斯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一路不停地向前进行。
随后他到了一个小镇。镇上有个庙,庙里有根绳子,绳子打了一个旷世难解的绳结,这就是哥迪亚之结。这个结之所以著名,是因为神谕说谁要是能解开这个结,谁就能征服波斯。一直没有人能解开这个结。
当亚历山大听了这个故事,他走到庙里看了看这个结。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结根本不可能解开。于是,他抽出剑劈开了结。
现在当人们解决难题的时候不是纠结于如何缕清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是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这样的做事方式也被称为“砍断哥迪亚之结”。
从此以后,亚历山大一路摧城拔寨,直到他统治整个波斯都未输过一场重要的战争。
随后,他率兵征服了那时还属于波斯的□□。为了庆祝胜利,他将尼罗河口的小城命名为亚历山大港。他在那里建了一座图书馆。据说,这座图书馆非常大,有50万藏书,成为古代□大的图书馆。这些书和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藏书不同,当然也和我们现在的书不同,因为那时还没发明印刷术。那时候每本书都是手抄的,且不是一页一页的,而是用木棍卷起来的,很长的卷轴。
在亚历山大港里有个名叫法罗斯的小岛。几年后,岛上建了以岛的名字命名的法罗斯灯塔,它和现在的摩天大楼上建的小塔颇为相似,灯塔有30层楼高。在那个大多数建筑只有一两层楼高的年代,法罗斯灯塔令人叹为观止。
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灯塔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已经听过其他三个,这是第四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历山大港逐渐成为古代□大也□为重要的港口,但法罗斯、图书馆,以及那些古老的建筑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
亚历山大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他永不知疲倦,想一路向前。他想发现新的土地,征服新的人民。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小小的马其顿和希腊。
和其他人不同,他一点也不想家。他一天天地远离家园,不断地向远方前进。
我们应该称这种人为冒险者或探路者,同时是伟大的将军。亚历山大一路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地方,直到到达印度。
当他们到达印度的时候,随着亚历山大一路征战的士兵们开始想家了。他们离家已经有10年之久,现在离家这么远,他们害怕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亚历山大此时只有30岁,但却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除了□□□,他已称霸世界。他至少已经征服了希腊人所知道的全部地方,那时的□□□还只是由一些不起眼的小城镇组成。当亚历山大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以征服了,他失望得潸然泪下。
□终,当没有地方可征服的时候,亚历山大同意了士兵的请求,准备慢慢启程返回希腊。
他们到了曾经灿烂辉煌、疆域辽阔的巴比伦。他在那里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但觥筹交错之间,他却暴毙了。他再也没能回到希腊。
这时是公元前3□3年,他年仅33岁。你应该很容易记住这串数字,因为除了年份中间的数字仅比3小1,其他的数字都是3。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广袤土地,这些领土归他一个人统治,但这不是我们称其为大帝的□□原因。
可能令你感到惊奇的是,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统治者和将军,还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教他成为一名老师。
亚历山大教他所征服的那个地方的人们学习希腊语,这样他们就能读希腊的书籍。他还教他们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他向他们传播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他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像希腊人训练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一样,他还教人们进行体育训练。
亚历山大娶了一位漂亮的波斯女人,名叫罗克珊娜。在他们的孩子还未出世时,亚历山大就去世了,所以没有人继承伟大统治者的帝国。他临死前告诉他的将军们,他们中□强壮的人将统治国家。他们必须决斗证明谁是□强的。
他的将军们真的决斗以证明谁是□强的,□终四个获胜者决定瓜分帝国。
其中一个将军名叫托勒密一世,他得到了□□,并把□□治理得很好,但其他的人就没他这么了不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领土逐渐衰落,并且四分五裂。就像吹一个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亚历山大的帝国版图日益扩张。突然气球“啪”的一声爆裂了,帝国四分五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