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媛金石学文集(套装共四册)》主要收录容媛先生关于金石学、考古学的论著和所编撰的学术消息,著作方式有著(撰)、辑、编等,包括其从报刊摘编改写之文章。全书主体部分包括金石学卷、考古学卷、学术消息三个卷次。书前有相关图片若干,书后有附录。
《容媛金石学文集(套装共四册)》各卷次内容的前后顺序:原著成书者以问世先后排列于前,再排散篇文章,大致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偶有例外。若一文有多个版本,选录最早或最善者,而在该部分内容结束后括注版本或出处。
“金石学卷”,主要包括“金石书录目”“金石书录目补编”“金石书录目校正”“燕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石刻草目”“秦汉石刻题跋辑录目录”,以及部分碑文如张迁碑、郑固碑等内容的精深解读。
东莞,晋成和六年(三三一)立县,唐至德二载(七五七)县城迁于到涌(今莞城),于今有一千六百八十年了。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东莞的先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也创作了汗牛充栋的典籍。经千百年沧桑变幻,可惜传于今者不多。据清末探花陈伯陶编的《东莞县志·艺文略》所载,至清同治间,莞人著作有八八九种,二八四三三卷,经调查,现存九九种,六二六卷。同治至民国末,近九十年,约得典籍百种。合之前遗,约为双百之数。这是东莞历代著作的家底。
莞城,一千多年来,都是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多的先贤和文化名人都或多或少地与这方土地发生关系。多少历史上精彩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因此,我们组织编辑这套丛书,既是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有编辑搜集资料的种种便利。
我们编印《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的目的有二。
第一,把乡邦文献抢救,保存,布刊。乡邦文献,是一地的文化的重要标志,是研究一地的重要素材。时至今日,现存的东莞乡邦文献,已悬命于丝。抢救,保存,布刊东莞乡邦文献,只有我们东莞人自己动手。现在抢救,保存,布刊东莞乡邦文献,已经迟了,如果再不动手,他日就索枯鱼于肆了,我们怎对得住先贤,对后世又怎样交代?
第二,古为今用。东莞历代著作蕴藏着闪光的道德精神,精湛的艺术技巧。发潜德之幽光,对今人的道德教育,提供今人的艺术借鉴,东莞历代著作有重要的价值。
编辑《东莞历代著作丛书》,是我们的尝试,发挥东莞历代著作的作用是我们的愿望。我相信,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我们的愿望是能实现的。
总序
开启金石学研究的一把钥匙
整理说明
金石学卷
考古学卷
学术消息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