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蓬江区内保留有众多古代建筑、古墓、遗址以及碑刻等文化古迹,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涌现出众多在岭南发展过程中乃至海内外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岭南大儒陈献章、“一村两院士”的陈垣、陈灏珠、好共产党员李少石等,可谓多如繁星,熠熠璀璨。此书整理发掘蓬江名人的生平事迹,汇编成册集合出版。
本书以先贤人物出生年份的先后进行排序,叙述简洁流畅,语言表达生动,相信会是一本传播力很强的名人通俗读本,使深藏于历史风烟的蓬江名人焕发出新的光芒,为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抓手。
本书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面向未来,薪火相传,勉励后人,继续以“团结包容、务实担当、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江门市蓬江区因江门河
的别名蓬江而得名。蓬江地
处珠三角西南部,西江贯穿
辖区。域内水网纵横,水资
源丰富。
正是这样的地利之便,
使此处逐渐形成市镇,商贾
往来,千舸云集,担当起五
邑地区对外交往重要窗口的
角色,形成蓬江区的雏形。
经济的繁荣带来频繁的
人员交往与文化大融合,也
使这个江滨之地人文荟萃、
钟灵毓秀,涌现了诸多在岭
南发展过程中乃至海内外历
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启心学、从祀孔庙的
陈献章就是杰出代表,献章
以降,有“一村两院士”的陈
垣、陈灏珠,有梁启超同窗
、开创妇孺教育先河的卢湘
父,有孙中山亲密战友邓泽
如,有“好共产党员”李少石
……可谓多如繁星,熠熠璀
璨。
随着时间的推移,蓬江
区已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
为让新一代蓬江人知晓本地
历史,熟悉本地名人,了解
前辈的艰辛,体会他们的坚
韧,感悟他们的梦想,从中
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思想的升
华,中共蓬江区委宣传部和
蓬江区文联组织力量编写了
这本《蓬江名人略述》。本
书以先贤人物出生年份的先
后进行排序,叙述简洁流畅
,语言表达生动,相信会是
一本传播力很强的名人通俗
读本,使深藏于历史风烟的
蓬江名人焕发出新的光芒,
为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抓手。
编印本书的目的同时也
是为了面向未来,薪火相传
,勉励后人,继续以“团结
包容、务实担当、开拓进取
,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
本土,放眼世界,为祖国的
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是为序。
《蓬江名人略述》编委
会
罗贵 率众开南疆,时艰勇担当
陈白沙 岭南儒学第一人
区越 政声显,扬美名
李翔 铁尺清官
黄公辅 老骥伏枥的抗清义士
黄居石 记录“迁海移界”的爱国诗人
冯了性 悬壶济世的岭南药王
胡方 德行楷模的儒学大家
卢观恒 叱咤十三行的“红顶总商”
罗天池 粤东四大家之一
卢华绍 热心慈善的华商首富
邓增 镇守边陲的“虎”将军
黄景南 倾助革命的义勇华侨
容揆 庚款留美学生的守护人
陈昭常 扯下清朝龙旗的吉林都督
卢湘父 致力于粤港澳办学的教育家
邓泽如 慷慨革命的爱国侨领
黄汉杰 光复江门的爱国华侨
陈洵 岭南词派的殿军人
谭学衡 兴修广东水利的海军大臣
朱赤霓 兴办家乡教育、民族工业的归国华侨
陈垣 教书74载的“国宝”大师、史学巨擘
施见三 传播先声的进步报人
陈焕镛 中国植物学界的先驱
容祖诰 建设公路50余年的公路工程专家
陈抱一 中国油画先驱
陈国泉 矢志跟党走的红色企业家
张肖白 医术医德双馨的一代名医
李研山 弃官从艺的山水画大师
文绰英 革命到底的青年烈士
容大块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陈乐素 忧国忧民的历史学家
龚昌荣 中央特科“红队”队长
廖侠怀 千面笑匠,粵剧廖腔创始人
叶汉 倡议兴办五邑大学第一人
黄一飞 舍身为国的爱国华侨
胡剑卿 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李少石 周恩来的秘书
吴汝鎏 浴血抗日的空军战士
容忍之 荷塘党支部的首任书记
黄兆纪 德艺双馨的书法家
容辛 江门和平解放的功臣
胡耀椿 拥共爱国的民主人士
陈能兴、陈能植、陈能本 荷塘三杰
戴爱莲 中国舞蹈之母
文植虞 保家卫国的民盟战士
朱庸斋 一代岭南词坛大师
高天雄 战功赫赫的抗战名将
谭文瑞 针砭时弊的《人民日报》总编辑
黄本立 中国光谱分析的开拓者
卢骏 美国总统首位华人医疗顾问
黄汉纲 文史文物的抢救者
陈灏珠 中国当代心脏病学奠基人
史轶蘩 中国现代内分泌学泰斗
张德维 资深外交家
郭景坤 无机材料研究王国的常青树
伍启中 把家乡画入人民大会堂的画家
卢国沾 香港流行音乐的词坛圣手
卢毓琳 香港生物科技之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