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水怪》是作者李子玉先生多年来创作的精品中短篇动物小说合集。《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水怪》以一个猎人的视角,细致地描写了多种动物的一系列离奇故事。其中的情节体现出了这些动物的出生、成长、习性、爱情、生存环境、独特行为以及它们与人类间的关系等等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一个人放在大自然的大舞台上去观察、经历与解读,以此描绘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神奇瑰丽的动物画卷。语言惟妙惟肖,丰富生动;风格平易近人、引人入胜;表现出了作者对动物的深切热爱与深深思索,对小读者极具文学欣赏价值与科学知识价值。
适读人群 :7-10岁
灰喜鹊早就回笼睡觉了。椭圆的月亮升上了树梢。只有孩子们和驯鸟员还坐在松树下。孩子们摘下了脖子上的哨子,把它小心地藏进兜,羡慕地望着驯鸟员胸前那枚由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勋章。“那么,今天您说什么也不能再推托了。”他们围成一个圆圈,一边用打算长时间待下去的姿势坐好,一边说道,“我们已经等过好几个晚上,想听您这枚勋章的来历。”驯鸟员是一个很温和又很精明的人,头发又黑又硬。他先看了一下孩子们,然后细眯着眼睛望着被月亮映在地上的松枝的暗影……
一种充满鲜活气息与奇异魅力的文学类型正在异军突起,那就是动物文学。顾名思义,动物文学就是以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要认为动物与我们的距离很远,穿越漫长的时光,今天森林中的野狼、猕猴、熊猫都曾经是与我们的祖先朝夕相处的“伙伴”,都曾经在大自然设定的“森林法则”中繁衍生息。如若不然,为何动物的每一次喜怒哀乐,都能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相同的感动?你瞧,草原上,各种动物都必须各司其职,这样生物圈才能够循环不绝。旱獭是以草类为食的动物,但同时传播着种子。不过,如果旱獭的数量太多,草原就会不胜其“烦”。好在大自然还创造了狼,狼以旱獭为食,让旱獭的数量无法在激增中失控。一旦人们为了获取皮毛与保护牲畜而完全消灭了狼,那么草原就必将在旱獭的肆虐中不断消亡。
永远不要忘了,人类同动物一样,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母亲为我们制定了无法逾越的规则。人类社会犹如纷繁复杂的谜团,置身其中的你我,是否会时常觉得无法把它看透?然而,从动物文学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世界:与我们的人类社会相比,它既迥然不同,又似曾相识。它远离了那无尽的虚伪与矫饰,其中的每个动物,无论是奔跑着的羊,还是不服输的狼,都活得那么单纯与真实,他们都是大自然这幅画卷中最原始、最清晰的影像。走近它们,聆听它们,与它们做朋友,我们将更明白这世界,更懂得我们自己。
放眼当前,我国的动物文学仍旧是一座尚未充分挖掘的宝库。这主要是因为:受我国目前科技与资源的局限,人们对于动物的了解还太少,甚至在许多时候,出于利益的因素,人们都无法与动物和谐相处。
其次,潜心于它的作家,以及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与投入,真的太少了。长此以往,造成了新作、力作乏善可陈的局面,不断再版寥寥可数的旧作,成了不得己的选择。对此,本着高度的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也有力量来为动物文学开辟一片超越以往、突破障碍的新天地。
《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是我国第一套选取动物文学名家最新力作予以收录的丛书。我们力邀了国内笔锋精湛、造诣深厚、硕果累累的知名作家陆续执笔。这些作品新鲜出炉、饱含心血、百炼成钢,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首次以结集出版的方式与读者见面的精华。丛书中的作品长短皆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其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场面,也有含蓄深沉的意蕴;既有荡气回肠的悲壮,也有咏叹不尽的忧伤;既有奋发图强的励志,也有绵绵不绝的柔情。一个人的少年时代,不能没有动物文学的陪伴。而这套丛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带给你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一处装帧设计的细节,都体现着我们对读者朋友的体贴。如果你还有更新的想法、更多的建议,那么欢迎你来电来函交流,让我们在动物文学的世界中并肩携手前行。
测绘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分社2013年6月
李子玉,1955年生于河北省献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与动物文学作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80年代受国际绿色文化影响,开始进行创作动物小说的探索和研究,己出版长篇动物小说和长篇卡通动物图画书19部,中篇动物小说70多篇,短篇动物小说近百篇。李子玉的作品在国内青少年朋友中受到了普遍欢迎,同时对中国动物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中国独具风格的动物文学作家。
驯鸟员
麝鼠黑脊背
狐狸“渔夫”
白尾巴和圆耳朵
铁腹阿青
小岛上的雪碑
山雀和杜鹃
南山草
水怪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