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隶属“中国符号学丛书”,主要探讨记录电影和报告文学等纪实体裁创作中存在的虚构手法问题,对“摆拍”“虚构”如何纪实,纪实之内可否有虚构,虚构之内可否纪实,纪实和虚构之间边界何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引入符号叙述理论,通过对纪实性文本的分析,解读其相关的创作策略,探索纪录片的“摆拍”与报告文学的“虚构”之文本特性,回应“如何辨析纪实、虚构性文本”“如何看待虚构手段”“如何剖析纪实性文本创作”等问题。
赵禹平,河南禹州人,艺术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成员,中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员,国际符号学协会(IASS)会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要从事影视的符号叙述学研究。
导论
□□节 纪实与虚构的冲突和融合
第二节 “摆拍”“虚构”操控下的纪实
第三节 “摆拍”“虚构”之研究基石
□□章 纪录片的“摆拍”、报告文学的“虚构”之纪实品质
□□节 纪实性叙述与虚构性叙述
第二节 纪录片的“摆拍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虚构
第四节 区隔框架的突破
第二章 纪录片的“摆拍”、报告文学的“虚构”与跨界通达
□□节 通达
第二节 “坐实探虚”和“坐虚探实”的异向跨界
第三节 “摆拍”“虚构”进行“坐实探虚”的主客观条件
第四节 可能世界通达与叙述风格
第三章 想象式“摆拍”“虚构”促进纪实与虚构的融合
□□节 纪录片的“摆拍”、报告文学的“虚构”与想象
第二节 叙述者的主体间性:历史想象与纪实性叙述
第三节 纪实与虚构相容的意义真实
第四章 接受者对虚构化纪实性文本的解读
□□节 伴随文本辅助受众
第二节 标准接受者与体裁期待
第三节 分野式解读的归
第五章 纪录片“摆拍”、报告文学“虚构”之前瞻
□□节 “摆拍”“虚构”的技术化新发展
第二节 “摆拍”“虚构”凸显商业娱乐性质
总论 “摆拍”“虚构”下纪实和虚构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