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涛那时还是家中贫苦的初中学生,并没有多少款项可以用来购书。他此前在家里阁楼上读到的进步书籍主要是哥哥陈铁生和哥哥的朋友们留下的。但读初中以后,在学校附近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抗日文化中心可以自由阅览,陈子涛阅读进步书籍的视野又被成倍拓宽。在玉林初中读书的三年,陈子涛就在这家书店各类进步书刊的熏陶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除了这家革命书店,陈子涛还有幸在校园里得到了地下党员的指引。陈铁生回忆,在1937 年春,共产党员陈业堃、黄冀贤及一些进步教师到玉林初中任教。他们以后也成了陈子涛思想上的引路人。在校园之中,陈子涛一次又一次聆听了陈业堃等教师的教诲,思想上不断受到新的启迪。1937 年3月,来玉林创建书店并从事地下工作的凌建平和玉林初中的地下党员陈业堃、黄冀贤接上了组织关系。后来他又通过陈业堃和陈铁生等取得了联系。4月,凌建平、陈业堃等几名党员建立了中共玉林县小组,陈业堃担任党小组长。此后,玉林县又重新恢复党组织的活动。党小组随后的工作计划是在学校和农村开展各项工作,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前进。陈铁生回忆,陈子涛在陈业堃等地下党员教师的指导下,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进步。陈子涛渐渐对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也越来越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此前读小学时在心底埋下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也因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而迅速萌芽,让他在成长之中更加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在地下党员到校园任教半年多时,卢沟桥头的枪声震惊了全国, 七七事变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洪流涌动之际,在求学道路上接受了多年进步思想熏陶的陈子涛,虽然还只是一名在读初中生, 却开始主动参加到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中。从此以后,陈子涛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开始站到了倾向革命的一边。
引子
章 早期经历
出生玉林耕读之家
倔强少年勤奋好学
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
在抗日宣传工作中成长
参加初中毕业军训
第二章 进入报界
从《广西日报》起步
急公好义 以笔为枪
从桂林辗转赴成都
成为《华西晚报》骨干
第三章 新的斗争
坚定的新闻斗士
新闻战线的多面手
出川前往上海
协编《文萃》 光荣入党
第四章 血的代价
流动编辑部
不幸被捕
狱中坚持斗争
长眠雨花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