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传播学的媒介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自我呈现理论,探析互联网媒介下的自我呈现行为,建构了“媒介——自我呈现——社会行为——文化”的分析模型,探析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内在自我以及自我呈现,进而影响我们的外在社会行为,并最终影响社会文化。这一分析模型将媒介对人的影响深入到内在自我层面,探析媒介与人、媒介社会中人与人的深层互动。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重点选取了媒体人转型、媒体集团转型、用户网红消费、用户情感体验、社会舆论变迁、融合文化几个角度对互联网接人中国后的媒介环境进行横切面的展现。互联网对中国媒介环境的重构仍在继续,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形塑还在进行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横切面,更多样的视角来展现这场声势浩大的变迁。            
王月,辽宁人,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赴英国利兹大学国际传播学院访问学习,2014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媒介理论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媒介理论、媒介文化和媒介心理学等。已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委宣传部项目,参与多项上海市政府委托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重要报纸发表文章三篇,并获得第二十五届、第二十六届上海新闻论文奖。
导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三节  本书主题和结构
第一章  技术:呈现自我的技术之镜
  第一节  媒介理论视域下的技术与自我
  第二节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进程
  第三节  互联网与媒体人转型
  第四节  互联网与媒体集团转型
第二章  人:自我呈现的互动对象
  第一节  媒介理论视域下的自我与他者
  第二节  互联网与用户的网红消费
  第三节  互联网与用户情感体验
第三章  文化:展演自我与群体建构的社会语境
  第一节  媒介理论视域下的文化与自我
  第二节  互联网与参与式文化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理
  第四节  互联网与社会舆论
第四章  结论:万物皆相连,一切皆生成
  第一节  块茎与手机
  第二节  信息生产者:“中心”与“之中”
  第三节  信息消费者:“一”与“多”
  第四节  信息生产实践:“成为”与“生成”
  第五节  “过去”与“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