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人格理想、人生态度及天人合一的诗歌写作,是古老中国留给世界的重要精神遗产。鲁枢元教授将古典情怀与前沿问题相融合,跨学科、跨国度地阐释一位古代诗人,提出了自然浪漫主义的概念,致力于开辟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的新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全书视野 宏阔,学识丰赡,是关于陶渊明的当下解读,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寻求一份东方式的解答。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词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本书受到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各大国外图书馆收藏
作者鲁枢元教授携本书荣获世界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奖项柯布共同福祉奖
陶渊明
先知式的伟大诗人
德里达幽灵学意义上的幽灵
他能洞见自然万物之灵
他的诗意长盛不衰,给当下和未来带来欣慰
经由陶渊明,我们或可回归自然
序:悠悠柴桑云
我喜欢柴桑这个词,读起来昂扬,看起来有象。细品之:柴关炊事,桑系服饰,平常人家的日用全在其中了。
我喜欢柴桑,更因为它是陶渊明的故里。
唐宋以来,陶渊明声名大振,处士柴桑屋,将军细柳营,柴桑成了文化人尤其是诗人朝拜的圣地。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维、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韦应物、刘禹锡、王之涣、孟郊、贾岛、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都曾来过柴桑。宋代文化人探访柴桑留下许多吟诵咏叹。苏东坡是陶渊明的超级粉丝,一生将陶渊明视为楷模,以敬陶、慕陶、继陶为己任。他在访问陶渊明的故乡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这首诗中也写到吃饭穿衣,像陶诗一样家常。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合,对陶渊明的敬仰不遑多让,失意时曾写下柴桑今日思元亮,穷通何必较功勋以自慰。陆游写诗深度阐释陶渊明:柴桑自有归来意,枉道人间不见容,道出陶渊明回归田园本出自内在天性的需求,无关世间炎凉。辛弃疾晚年仿效陶渊明躬耕南亩,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对庙堂达官贵人的轻蔑见之言表。还有一位宋代诗人竟发愿一卷南华一炷香,柴桑可葬死何妨,一旦闻道便真可以视死如归了!
陶渊明竟拥有如此强劲的感染力,这力量来自何处?来自自然。梁启超曾经一口气连用七个自然赞誉陶渊明,说他天性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全身心地融入自然,自自然然地吟咏他心目中的自然,并且由于让生命因应自然而获得限度的个体自由,从而为人们在天地间的生存提供一个素朴、优美的范例。如果你承认自然的伟大,那么你就不会不承认诗人陶渊明的伟大。
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比起那些改朝换代、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杰,陶渊明不过是大自然中的清风白云。
清风白云,是什么?
直白地讲,清风白云即万物赖以生生不息的大气;往深处讲,清风白云又象征着人类的精神空间,一个民族独具的灵魂与神韵。清风吹拂大地,白云舒卷长空,亘古长存,亘古常新。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滚滚红尘不但污染了自然,也污染了人心,污染了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天空毒雾腾腾、大地污水漫漫、人心物欲炎炎的时代,人们更需要陶渊明的清风白云,来荡涤、清洁自己的心灵与胸襟。
当年为了撰写《陶渊明的幽灵》,我曾来到江西九江县、星子县一带考察陶渊明的形迹,探访了栗里、东皋、斜川、虎溪、醉酒石、康王谷、靖节祠、陶公墓,这些文化遗存都在古时柴桑属地。
从此我竟与柴桑结下情缘,并结识了柴桑故里诸多乡贤。十年之内我曾五下柴桑,庆云峰下聚友问道,千年古刹听经坐禅,康王谷中探花寻径,柴桑桥头指点南山,醉酒石边踏月起舞,落星墩前驾风行船。有一次还偕同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城的几位教授与万杉寺的高僧纵谈佛法与过程哲学,以期共建生态寺院。那时节,我们就住在栗里陶渊明醉酒石旁的一座山庄里。
古人有句: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好像是谶语,似乎也是预言。现代人类社会高歌猛进数百年后,不料竟遭逢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已经濒临山穷水尽的地步,人类是该停下脚步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了。那么且请就地坐下,回顾一下我们先人陶渊明清风白云般的自然人生,也许在那悠悠白云深处正蕴含着宇宙的真意、生命的启示。
2020年5月·紫荆山南
鲁枢元(1946- ),人文学者。现任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创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出版有《创作心理研究》《超越语言》《生态文艺学》《陶渊明的幽灵》《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等著述。曾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及柯布共同福祉奖。著名生态批评家斯考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称赞其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人物。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词中指出他为促进中国的生态运动发展,特别是在拓展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努力。
序:悠悠柴桑云. / 1
第1章:伟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与秦始皇在人类价值的天平上. / 4
梁启超连用七个自然赞美陶渊明. / 13
人与自然是一个元问题. / 21
一团氤氲混沦的元气. / 31
在自然中诗意栖居. / 38
第2章:陶渊明的自然人生
神仙是完全融入自然的人. / 50
陶渊明名字的玄机. / 72
知白守黑是陶渊明的人生准则. / 8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91
让自然在灵魂里放光芒. / 105
第3章:陶渊明的海外盟友
生态时代陶渊明将走向世界. / 123
欧洲浪漫主义的精神祖先. / 134
陶渊明的海外自然盟友. / 149
陶渊明与卢梭:向自然人回归. / 167
陶渊明与梭罗:营造诗意的梦幻. / 182
艰辛历程: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 / 198
第4章:陶渊明成了时代的亡魂
历史是人类的精神现象学. / 224
自然之维的百年遗漏. / 236
陶渊明诗歌的源与流. / 250
时代的误读与狙击. / 269
现代工业社会的亡灵. / 295
第5章:陶渊明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现代人能否求助一个幽灵. / 316
达人善觉:樊笼隐喻与规训社会. / 323
归去来兮:回归哲学与进步论. / 334
素心清谣:清贫自守与消费社会. / 349
悠悠南山:闲逸散淡与劳动伦理. / 362
长吟陇亩:田园诗与农业文明. / 378
桃源情结:东方乌托邦与后现代浪漫. / 395
跋:魂来枫林青. /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