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第二十七辑,在“礼学研究”“经师研究”“出土文献”“经学文献”“书评·书讯”等五个栏目下,汇集了包括辛德勇《由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越公其事〉谈及春秋末期吴国的都城与〈禹贡〉三江问题》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3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典研究出发,进一步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
通过对传统典籍的研究来解读小问题,以大看小,又以小见大,突出经学典籍对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本辑以辛德勇《由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越公其事〉谈及春秋末期吴国的都城与〈禹贡〉三江问题》、徐渊《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篇涉礼字词考释》、张雨丝林志鹏《从清华简〈系年〉看楚地钞撮类史书源流》三篇“出土文献”文章为亮点。各自就清华简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学问题、礼学问题和方志学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能够做到合理使用新史料,提出问题并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经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和礼乐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