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系统、重点阐述肌骨门诊类物理治疗评估的著作,使大批有志从事肌骨物理治疗的医师、物理治疗师、健身教练等相关从业者不能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学习。邦能康复门诊创业初期正是在这样的造血难题下,团队立项开始搭建物理治疗人培育计划。秉承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我们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倾注入了大量的精力,根据理论够用,科学询证,信效度兼备,方法丰富,技术全面的基本准则,团队收集整合了目前物理治疗新的评估理念和技术,以邦能评估表为地基模型向外延伸出了二十个板块,十项关节模型分区。结合540个小时的培训视频,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终于得见社会型物理治疗门诊能够信步前行的第1束光亮,也希望《实用肌骨评估图册》的问世,能够为中国物理治疗人才培养进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2015年读解剖列车,诧异且惊喜,诧异于竟真有一窥古人轻功绝学之路径,惊喜于我们这些晚辈遍寻着这一砖一瓦便也可以到达那个解剖经络的山巅去俯瞰人体的奇妙,那时的我们学物理治疗,感叹各家学说之奇妙瑰丽,现在的我们做物理治疗,感叹武学奇妙,功法不足,难以立于江湖。
与骨科等其他临床一级学科不同,物理治疗专业有其独特性,除了需要借助各类影像仪器协助诊断外,物理治疗本身需要详尽的体格检查评估及超强的逻辑推演能力,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物理治疗专业学习的难度和时间,而且也存在较多的漏诊和误诊,这一方面可能使临床物理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无效治疗,准确的评估及临床诊断在某个方面俨然成为限制物理治疗师从业的最大门槛,当治疗无法基于准确评估及结果导向时,治疗将是如梦幻影,一戳即破。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系统、重点阐述肌骨门诊类物理治疗评估的著作,使大批有志从事肌骨物理治疗的医师、物理治疗师、健身教练等相关从业者不能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学习。邦能康复门诊创业初期正是在这样的造血难题下,团队立项开始搭建物理治疗人培育计划。秉承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我们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倾注入了大量的精力,根据理论够用,科学询证,信效度兼备,方法丰富,技术全面的基本准则,团队收集整合了目前物理治疗最新的评估理念和技术,以邦能评估表为地基模型向外延伸出了二十个板块,十项关节模型分区。结合540个小时的培训视频,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终于得见社会型物理治疗门诊能够信步前行的第一束光亮,也希望本书的问世,能够为中国物理治疗人才培养进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陈爱民,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创伤与修复外科主任。已从事创伤骨科临床一线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成功地为数以万计的创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获首届‘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200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大学附属皇家骨科医院进修。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医苑新星”,2007年被授予上海市助残先进个人。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获得“总后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副组长,同时担任中华创伤骨科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骨盆和四肢骨与关节创伤救治、各种复杂骨折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尤其在骨盆骨折、关节骨折、肩部创伤、骶丛损伤及骨不连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专长。擅长微创技术治疗各种骨折,减少手术创伤、减少伤员痛苦及切口瘢痕,达到功能恢复和美观的双重目的。全国率先开创了腰骶丛神经根移位修复骶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案,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发明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以首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基金3项,军队十一五指令性课题1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论文15篇,参编著作6部。
基础评估篇
一、患者基础信息
二、问诊
三、基础检查
四、辅助检查结果
专项评估篇
一、肩部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主动/被动活动度
(四)功能性活动测试
(五)肌肉灵活度测试
(六)抗阻肌力测试
(七)附属运动
(八)特殊测试
(九)核心相关测试
(十)呼吸模式评估
(十一)颈椎及胸椎问题鉴别
(十二)下肢生物力学评估
二、肘部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主动/被动活动度
(四)功能性活动测试
(五)肌肉灵活度测试
(六)抗阻肌力测试
(七)附属运动
(八)特殊测试
(九)颈椎及肩部问题鉴别
三、腕掌部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主动/被动活动度
(四)功能性活动测试
(五)肌肉灵活度测试
(六)抗阻肌力测试
(七)附属运动
(八)特殊测试
(九)颈椎及肩部问题鉴别
四、颈部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主动/被动活动度
(四)功能性活动测试
(五)肌肉灵活度测试
(六)抗阻肌力测试
(七)附属运动
(八)特殊测试
(九)核心相关测试
(十)呼吸模式评估
(十一)下肢生物力学评估
五、胸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