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如何真正运用批判性思维?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性? 
你会抑郁、焦虑、感到压力大吗?如何缓解? 
为什么你很难减肥?你知道脂肪细胞吗? 
…… 
心理学是一门贴近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无所不包,从先天的基因遗传到后天的环境改变,涉及人的所有;它的研究跨度更是无所不容,从胎儿期到老年期,横贯人的一生,可谓与人的毕生发展息息相关。 
本书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的六个方面——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引人入胜的生动叙述、给人启迪的鲜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学的方方面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行为的构架,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心理学研究领域,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和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 
本书易读、易学、易入,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兼容,尤其注重培养你的批判性和科学思维,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最大特点。本书适用于寻求心理学入门的人、有兴趣深入探索自身内在工作秘密的人。如果你想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实现自我,就请接受我们的邀请,进入心理学为你开启的这扇大门。
                                真正的《心理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Psychology)完整版,中文正版专属授权。            
作者的话 
 
每次修订这本教科书的时候,我们对心理学的热情都会被重新点燃。对于心理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些时刻尤其令人兴奋,因为在科学和社会的生物医学革命的激发下,这一领域充满了新的思想、可能性和争议。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使心理学专业内的各个分支得以整合,同时也促进了各个领域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合作:神经科学家、行为遗传学家正在与社会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研究者、认知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一起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 
然而,毫无思考和批判地迎合潮流是不明智的选择。当我们第一次写这本书时,心理学正经历着一场特殊的革命:研究人员开始了解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研究所有人的学科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如当时流传的一个笑话所言——心理学是一门只研究儿童、白人、大二学生、男性或者老鼠的学科。对我们来说,将蓬勃涌现的基于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挑战。向学生展示“文化”不仅仅是人类行为的装饰品,更是一个能够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塑造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从人们认为自己应该多久洗一次澡,到何种情景能让一个男子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愤怒地杀人,再到一个人在群体中更愿意鹤立鸡群还是默默无闻——是一件重要且有趣的事情。但我们仍使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研究,拒绝简单地把“考虑文化和性别因素”等同于“只要存在差异就归因于性别和文化,而不去考察这些差别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原因”这种实践中常见的做法。 
同样,我们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对生物医学革命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只是简单地报告新的发现。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令人惊叹的工具,但与所有其他工具一样,它们可能被滥用、扭曲或夸大。进化心理学确实有趣,但有些人倾向于将其无差别地应用于所有行为或他们感兴趣的现象(“脱发、粉刺和收集陶瓷羊这些行为都有适应进化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对生物学研究的兴奋往往会促进产生一种流行的还原论,在这种还原论中,许多人开始认为生物学解释了几乎所有的事情。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本书的最初目标——将批判性和科学思维融入具体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普通的公众,尤其是学生,需要了解神经科学令人惊讶的新进展,但他们也需要学会聪明地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并不是所有这些研究进展都像大众媒体上呈现的那样有戏剧性或应用价值。并不是所有结果都基于完备的科学,无论得到这些结果的工具有多厉害。 
总之,教科书不是研究结果的清单,也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罗列。对于我们来说,心理学教科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们像心理学家一样去思考,同时去理解为何科学性和批判性思维对他们要做的所有事——从日常生活中的决定,到警惕互联网骗局、诈骗和病毒恐慌——都很重要。 
 
对“心理学的邀请”的邀请 
本书的十四个章节涵盖了心理学导论中的所有主要课题,但内容编排与我们出版的另一个版本(共十六章)明显不同。我们想做两件事情:快速吸引学生,同时提供心理学不同领域的逻辑“支架”。在第一章中,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心理学,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在随后的六个部分中,每一部分通常包括两章(其中一个部分包括三章)。每部分的标题旨在让读者思考心理学的原理如何能解释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同时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提供了个人化的参照框架。 
 
●第一部分:自我探讨了人格(第二章)和毕生发展(第三章)的主要理论。这些令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能将他们直接吸引到课程中来。而且,这样的安排避免了对主要心理学学派(包括生物学的、学习的、认知的、社会文化的和心理动力学的)的重复介绍。因此,不同于其他教材在第一部分对流派进行介绍,然后在非常靠后的章节对此再进行重新介绍的模式,我们在这一部分只进行一次介绍。 
●第二部分:身体从多方面揭示大脑、神经元、激素对心理机能(第四章)、身体节律和心理状态(第五章)的影响,以及感觉、知觉(第六章)的神经基础和心理基础。 
●第三部分:心理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推理,以及为什么人们常常在思考和推理时出现失误(第七章)。揭示了记忆的悖论,以及为何人们的回忆不像机器那样精确(第八章)。 
●第四部分:环境包括学习的基本原理(第九章)与社会和文化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第十章)。将学习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部分的确与传统相左,但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这两个领域都强调外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第五部分:心理健康总结了主要的心理与情绪障碍(第十一章),评价了治疗这些障碍的方法(第十二章)。 
●第六部分:生活介绍了心理、身体、环境如何影响情绪、压力和健康(第十三章),以及基本的驱使人们行动的生物、社会、文化因素,例如,食与欲、爱与性、工作与成就(第十四章)。当然,与篇幅较长的教材相比,本书可能没有包含所有的话题,但是本书包含了心理学导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能在每一章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饮食障碍没有在心理障碍这一章中进行讨论。不过,我们在“饥饿的动物:觅食动机”这一板块中对此进行了探讨(第十四章)。 
 
我们不仅在社会心理学(第十章)中对认知失调做出了探讨,也在“理性推理的障碍”这一板块中对此进行了讨论(第七章)。所以,如果在一开始,你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恳请你查看一下目录或索引。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首先为新读者介绍全书的概要,指明“心理学的邀请”的六个指导性原则和特色:努力使内容生动有趣且相互关联,鼓励批判性思维,探索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中的新研究,重视文化与性别差异,面对争议,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材料中来。再次,我们将告诉前几个版本的老读者,本修订版的主要变化和更新。我们邀请大家一起来“邀请”。
著者: 
卡萝尔·韦德(Carole Wade),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加州多明尼克大学。美国心理学会(APA)教务部主席,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与卡罗尔·塔佛瑞斯合著的书,除本书外,还有《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透视》(Psychology in Perspective)等。 
卡罗尔·塔佛瑞斯(Carol Tavris),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作家、演说家,除与卡萝尔·韦德合著的书以外,她还著有《误测女性》(The Mismeasure of Woman)、《愤怒:被误解的情绪》(Anger: The Misunderstood Emotion)等。 
译者: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作者的话 005 
指导性原则和特色 007 
第五版的新颖之处 012 
作者致谢 013 
关于作者 020 
第一章 心理学是什么 003 
科学心理学 004 
心理学家做些什么 010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 014 
描述性研究:确立事实 020 
相关研究:探索关系 025 
实验研究:寻找原因 028 
评估结果 03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036 
学以致用:心理学能为你做些什么 037 
第二章 人格理论 043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044 
关于人格的现代研究 052 
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055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061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065 
内部经验 071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074 
学以致用:怎样避免“ 巴纳姆”效应 075 
第三章 毕生发展 081 
从怀孕到出生后第一年 082 
语言发展 089 
认知发展 094 
道德发展 099 
性别发展 102 
青春期 108 
成年期 111 
复原力的源泉 119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20 
学以致用:抚养孩子 121 
第四章 神经元、激素和大脑 127 
神经系统:基本蓝图 128 
神经系统的信息交流 131 
大脑成像 140 
漫游大脑 143 
大脑的两个半球 150 
大脑研究的两个难题 154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58 
学以致用:神经学的化妆品——修整大脑 159 
第五章 身体节律和心理状态 165 
生物节律:体验的波动 166 
睡眠节律 174 
探索梦的世界 180 
催眠的奥秘 186 
改变意识状态的药物 191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198 
学以致用: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 200 
第六章 感觉与知觉 205 
我们的感觉 207 
视觉 213 
听觉 226 
其他感觉 229 
知觉的来源和知觉的作用 238 
无意识觉察 24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245 
学以致用:超感觉知觉存在吗 246 
 
第七章 思维和智力 251 
思维:利用我们所知道的 252 
理性推理 257 
理性推理的障碍 261 
测量智力:心理测量方法 269 
剖析智力:认知理论 274 
智力的起源 277 
动物的心智 28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290 
学以致用: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性 291 
第八章 记忆 297 
重构过去 298 
记忆和暗示的力量 302 
记忆的研究 306 
记忆的三箱模型 309 
记忆的生理机制 315 
我们如何记忆 318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321 
自传体记忆 328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331 
学以致用:如何记住你所学到的知识 332 
第九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337 
经典条件反射 338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343 
操作性条件反射 348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352 
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57 
学习和心理 36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367 
学以致用:媒体暴力会使你变得暴力吗 368 
第十章 社会和文化情境中的行为 373 
角色和规则 374 
社会对信念和行为的影响 382 
群体中的个体 390 
我们对他们:群体同一性 396 
群体冲突和偏见 40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08 
学以致用:应对文化差异 410 
第十一章 心理障碍 415 
心理障碍的界定和诊断 416 
焦虑障碍 423 
心境障碍 428 
反社会/ 变态人格障碍 432 
药物滥用和成瘾 435 
同一性分裂障碍 441 
精神分裂症 443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47 
学以致用:当一个朋友自杀的时候 448 
第十二章 治疗的途径与疗法 453 
心理障碍的生物疗法 454 
心理疗法的主要流派 461 
评价心理疗法 47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477 
学以致用:成为一个聪明的心理治疗的消费者 478 
第十三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483 
情绪的本质 484 
情绪与文化 494 
压力的本质 499 
压力与情绪 506 
应对压力 510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515 
学以致用:生气的窘境——“ 发泄”还是“ 控制” 516 
第十四章 生活中的主要动机:饮食、爱情、性欲与工作 521 
饥饿的动物:觅食动机 522 
社会性动物:寻求爱的动机 529 
欲望性动物:寻求性的动机 535 
有能力的动物:获得成就的动机 547 
动机、价值和幸福 555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557 
学以致用:如何实现目标 558 
 
附录 统计方法 562 
词表 572 
参考文献 583 
版权所有 621 
名称索引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