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出以先秦两汉古文为创作标准;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在诗、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诗文鉴赏辞典(珍藏本)》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丛书之一。收录了韩愈代表性的诗文名作57篇,其中文36篇、诗21篇,力求全面反映其在诗、文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鉴赏文则出自霍松林、葛晓音、周啸天等当代名家之手,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既能深入剖析韩愈名作之佳处,又能使读者更好地领略韩愈奇崛而雄伟、新奇而险怪的艺术风格。附韩愈生平创作年表,带领读者对韩愈生平有所了解,以便较全面、深入地欣赏韩愈的名篇佳作。
适读人群 :供大众阅读 韩愈,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韩文公等。贞元八年(792)中进士,与柳宗元并称“韩柳”,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其散文在继承秦汉散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骈文长处和古今语言精华,形成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开阔的风格,名篇甚多,例如《原道》《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其诗多反映现实,抨击时弊。风格雄奇壮伟,如《南山》《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也不乏自然清新之作,如《杏花》等。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谥文,因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三岁而孤,由兄韩会抚育。自幼备受艰辛,少即究心古训,通习六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三上吏部试不入选,乃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十九年,因上书论事得罪权要,贬阳山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迁为职方员外郎。七年,坐事降为国子博士。十二年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移袁州刺史。次年召拜国子祭酒。长庆二年(822)以赴镇州宣抚王廷凑兵变有功,转任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四年冬卒于长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同为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韩愈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出以先秦两汉古文为创作标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认为要写出有充实内容的作品,首先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为文既强调创新,“唯陈言之务去”(均见《答李翊书》),又力求平易晓畅,“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创造出一种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并造就了一大批古文作者。苏轼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誉之,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甚巨。其散文在继承秦汉散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骈文长处和古今语言精华,形成了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开阖、奇偶交错的风格。后人谓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其名篇甚多,《原道》《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可为代表。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多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之作,如《丰陵行》《华山女》等;亦有咏怀述志、咏物纪行之作,如《山行》《秋怀》等。其诗风雄奇壮伟、光怪陆离,如《南山》《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然《杏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诗则不乏自然清新之态。又好“以文为诗”,即以古文之章法句式入诗,且多发议论,于宋诗之散文化、议论化影响极大。叶燮云:“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有《韩昌黎集》。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历代名诗名词鉴赏系列等。
文
原道
原毁
杂说(一)
伯夷颂
子产不毁乡校颂
师说
进学解
获麟解
择言解
讳辩
马说
论佛骨表
送穷文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送廖道士序
张中丞传后叙
答李翊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毛颖传
圬者王承福传
新修滕王阁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
题李生壁
祭十二郎文
祭河南张员外文
祭柳子厚文
祭田横墓文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柳子厚墓志铭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柳州罗池庙碑
鳄鱼文
诗
山石
雉带箭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李花赠张十一署
青青水中蒲三首
石鼓歌
听颖师弹琴
调张籍
答张十一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湘中
春雪
晚春
游太平公主山庄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
十二舍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附录
韩愈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