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付梓出版的“《良友》里的民国生活”丛书包括:《民国里的上海》《民国生活简史》《他们的民国》《在民国谋生》《民国亲历记》和《行走在民国》。
为了保持《良友》的原貌,并将原刊精华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仅对内容作了重排与审校,地名、人名、语言风格和一些词语的使用,以及少量英文标题和图题等,都没有作修改,也没有加编者注,完全依照原刊原貌呈现,希望读者能够给予理解。
在《良友》百期纪念特刊中曾有人写道,“《良友》无人不读,《良友》无所不在”。每位读者都能在这套丛书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那么一些感动自己的细节,发掘一些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部分……
倘若这活生生、热乎乎的民国画卷能让你心有所感,那只能说明,这世间,确有一些文字与图片会有无穷的魔力,在历尽岁月洗礼后仍然熠熠生辉。
这,就是《良友》的价值所在,也是编辑此套图书的初衷。
有这么一本民国期刊,蒋介石题赠“文化先锋”,萨空了先生称之为“中国第一本画报”,最高发行量达4万份,代售处遍及“南洋群岛及世界各埠”……当人们谈起老上海情怀,说到民国文化的摩登时代,总喜欢用它来作为佐证,它就是《良友》画报——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的刊物。
一本《良友》画报,如何能承载这些盛誉?
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终刊,《良友》画报共刊行172期,载彩图400余幅,选用照片32000余张……这数以万计的照片中,最吸引入的当然是《良友》的封面女郎,她们中有电影明星留下的妩媚身影(例如好莱坞的中国影星黄柳霜),也有社交名媛的秀丽倩影(例如《色·戒》的女主角原型郑苹如)。但其实这些封面女郎远远不能代表《良友》所蕴含的深远魅力。
《良友》超越时代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图片代表了民国时期纪实摄影的最高水准,每一张照片都堪称大时代生活的剪影画,每一册刊物都可谓是一本时代图像志。那些在内页中看起来尺幅不是非常大的图片,每一张都是一个深入民国历史方方面面的镜头。
此次付梓出版的“《良友》里的民国生活”丛书包括:《民国里的上海》《民国生活简史》《他们的民国》《在民国谋生》《民国亲历记》和《行走在民国》。这些图书内容或有电影明星叶秋心演绎的《小家庭第一课》;或有《新年的街头》中,傀儡戏、纸鸢、纸花、灯市、戏法、西洋镜等热热闹闹的场面;或有酱油、糖、蚕丝、汽油、木炭、纸张、油漆、汽水的制造过程;或有丰子恺、冯玉祥、洪深、马思聪、刘长春、黄柳霜、徐悲鸿等名人袒露胸襟的自传;或有随着《良友》全国摄影团考察民国16省的风土人情;或有领略边疆民族生活、交通状况、名城胜景的纪实。让人在娓娓道来的笔触与罕见的图片里,感触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为了保持《良友》的原貌,并将原刊精华准确地呈现给读者,我们仅对内容作了重排与审校,地名、人名、语言风格和一些词语的使用,以及少量英文标题和图题等,我们都没有作修改,也没有加编者注,完全依照原刊原貌呈现,希望读者能够给予理解。
在《良友》百期纪念特刊中曾有人写道,“《良友》无人不读,《良友》无所不在”。每位读者都能在这套丛书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那么一些感动自己的细节,发掘一些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部分……倘若这活生生、热乎乎的民国画卷能让你心有所感,那只能说明,这世间,确有一些文字与图片会有无穷的魔力,在历尽岁月洗礼后仍然熠熠生辉。
这,就是《良友》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套图书的初衷。
上海地方生活素描
回力球场
弄堂
大饭店
上海的茶楼
证券交易所
上海街头文化
车轮交响乐
街头之什
穷人的街头
十字街头
上海街头
街头巷尾
仲夏夜之梦
上海的两面
都会的人马
上海的影戏院
都会的明暗
都会之晨
希望
儿童年与妇女国货年之二重奏
都会的刺激
理想家庭的设计
上海的声、光、电
上海的高、阔、大
上海租界内的国际形象
食的滋味
上海人物素描
小家庭学第一课
每日之二十四小时
五十七对佳偶同时结婚
天堂的检阅
舞场所见
五十年前之上海
上海的湖心亭面面观
上海市博物馆之参观
泅泳池畔之速写
上海新女性
时代女性
不知道忧郁的女人
都会灯光下的两种女性生活的典型
新女性
上海妇女衣服时装
上海之春
赏春小品
给春天忘却的人们
华氏表九十八度
一百零四度的上海
大上海的热景
炎夏三友
秋之象征
冬日杂话
失地备忘录:金山卫盐民生活
铁丝网下之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之不安
岁尾年头孤岛杂景
良友漫画之页:孤岛众生相
舞场人物杂写
饥饿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