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税收政策研究》遵循“提出问题-理论建构-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求证思路,立足解决深港推进河套地区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沿着“现状分析→理论构建→模拟合作模式与成长路径创新→税收政策工具选择”的思路层层推开研究。
2017年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同意共同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并建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18年,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明确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指导下,深圳提出了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如何构建适应河套地区科技创新集聚效应发挥的制度架构、发挥科技引领与创新的示范作用,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税收制度在制度架构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因此,如何创新河套地区的税收制度,不仅是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充分发挥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的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要素资源和平台载体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基于特区特殊的功能定位及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主动、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特区税制,率先推出15%企业所得税率,以“地产地销”政策为核心,大幅度减免工业企业流转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2条”,减免进口货物、物品关税,以及施行特别的关税制度,逐步形成了从企业创新、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聚集等环节全覆盖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理论角度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可从影响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降低研发活动风险、促进资金投入等方面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研发人员进行创新活动并获取更高的收益。当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完成“深圳加工一深圳制造一深圳创造”的产业跨越升级,实现了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从实践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产学研合作中高度重视创业孵化,大量国内先进科技成果是通过到深圳创业孵化的形式实现产业应用的,并且深圳创投行业在投资金额和投资项目上呈双增长,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税收政策提供的巨大支撑。从实证角度来看,利用深圳市近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实证检验创新财力投入水平、创新人力投入水平、创新载体投入水平和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对深圳市创新产业价值实现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深圳市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深圳市不断增加的创新财力投入有利于提升新兴产业增加值,深圳市增加创新载体的投入可显著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水平,深圳市降低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可显著提升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深圳市创新人力投入对新兴产业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有待加强。本书还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相关假设的前提下完成深圳市税收政策的科技创新效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对R&D人员的影响效果为个人所得税率优惠>企业增值税率优惠>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对R&D内部支出的影响效果为企业增值税率优惠>企业所得税率优惠>个人所得税率优惠;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效果为企业增值税率优惠>个人所得税率优惠>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效果为企业增值税率优惠>个人所得税率优惠>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就促进科技创新投入而言,个人所得税率优惠的效果最好;促进科技创新产出方面,则增值税率优惠政策效果最好。通过对深圳市税收优惠政策的科技创新效应模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尤其是对创新的经济产出、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时滞性较长。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影响效果的显著性最低,说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深圳市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
伍红,女,1970年生,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台湾大学访问学者。校“教学十佳”、“科研十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授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论文三十余篇,专著2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性
第二节 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可行性
第三节 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第四章 税收政策支持深圳科技创新的现实分析
第一节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概述
第二节 深圳税制支持改革创新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三节 税收政策支持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章 税收政策支持深圳科技创新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基础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六章 深圳市税收政策科技创新效应模拟
第一节 方法选择与模型假设
第二节 深圳市税收政策的科技创新效应系统因果关系图
第三节 深圳市税收政策的科技创新效应系统量化模型
第七章 税收政策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税收政策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节 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税收政策经验总结
第三节 各国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税收政策启示
第八章 深港河套地区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税收政策建议
第一节 建设专业化税收合作协调机构,推动两地政策相衔接
第二节 完善产业导向型税收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第三节 提升一体化税收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税收征管协调
第四节 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对接全球创新网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