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由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组织全国近50所涉农大学的农学院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以知贫、识贫、述贫、解贫为目标的学生社会实践力量,汇聚了一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教育济民、支农报国的庞大队伍。五年来,联盟共组建小队1400余支,组织千余名指导教师、15000余名农科学子,奔赴全国1765个县、乡开展联合实践行动,深入扶贫一线,潜心调研,深入实践,助力精准扶贫,聚力乡村振兴。
《阡陌圆梦: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纪实录》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系列丛书”第五册,记录了2020年实践行动当中,广大农科学子走入乡村、融入乡土,作为行动者和亲历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助力春耕夏耘的实况;讲述五年来涉农院校师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带给乡村的改变,记录农科学子、教师在实践中的成长心路。
《阡陌圆梦: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纪实录》旨在帮助社会公众和致力于“三农”服务的在校学生了解当下乡村的真实面貌。只有认识并懂得了乡村的实况,学生们才能把学到的知识有理有序地运用到乡村建设工作中,学生们才能真正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亦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华夏儿女共克时艰的特殊年,已连续开展了五年的“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续组织师生奔赴祖国脱贫攻坚战的22线。自2016年活动发起以来,行动已累计发动1490名指导教师,1400余支队伍,15000余名农科学子去往全国1765个县、乡开展社会实践行动,成功建立194个社会服务基地,在106个贫困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累计获222、省部级社会实践奖项891项,各级媒体报道4401篇。东起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西至22喀什麦盖提县、南达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辽阔田野上,农科学子以“知农”之本领、“爱农”之初心、“强农”之技能、“兴农”之所愿,在于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上,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
2020年度联合实践行动迅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组织2563名师生分两轮开展行动。首轮行动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的指示精神后,联盟22时间牵头发起号召,面向全国返乡农科学子发布“赶农时、云宣讲”“稳春耕、亮专业”“助脱贫、悟担当”三大专项行动,号召广大返乡农科学子就地参与当地春耕、脱贫攻坚工作。第二轮行动则继续在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疫情防控总体安排的前提下于暑期开展,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疫情防控态势和具体要求,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组队、“一套方案遍地开花”云上组队、低风险地区省内组队等多种组队形式,倡导向未脱贫地区扶贫工作部门报到、云端产品推广、讲述家乡脱贫故事等多种实践内容,充分统筹好这堂特殊时期乡村一线“爱国、强国、报国”的思政大课。
2020年联合实践行动在前期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进一步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地方实际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支持服务水平。一是始终坚持联合实践行动共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问题导向、精准帮扶、绿色发展、振兴乡村。二是继续强化全国统一的联合组织体系,依托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秘书处,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个片区组长单位的统筹部署,深化推进联合实践行动。三是在“强农兴农”的目标下,深度聚焦“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挖掘联合实践行动的三全育人价值。
《阡陌圆梦一一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纪实录》,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系列丛书”的第五册,是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各单位实践队伍深入一线助力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的纪实录和成果集,同时还在“强农兴农”与“树人铸魂”两个篇章当中,对行动发起以来典型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案例和实践带队教师与农科学子间“育人”与“受育”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收录。全书不仅记录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具体行动,更呈现了涉农院校在服务脱贫攻坚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中勇奋进、敢创新的圆梦之志。
华北大地
引 言
助力脱贫攻坚战 农科学子勇当先
深度开展联合实践行动 同心抗疫助农
希望播撒田野 梦想筑于阡陌
诗意栖居:农耕回望 文脉传承
勇担责任助战疫 扶贫助农惠民生
不误农时保春耕 助扶贫 阻疫情
以吾辈青春 护锦绣中华
东北大地
引言
一镇一村一社一区 真抓实干 聚力攻坚
每一粒播下的种子 都是心中的希望
农情同心系阡陌 追梦学子助春耕
助力精准扶贫 聚力乡村振兴
走锦绣河山 展农学风采
凝心聚力 扎根农业 贡献兴农青春力量
华东大地
引 言
挥洒青春热血 服务现代农业
不负农时不负春 农院师生助春耕
向上的青春 要向下扎根
我们和西七里河有个约定
情满齐鲁 爱洒田间
祖国需要处 皆是我故乡
筑梦之曲 向阳而歌
强农兴农责任在肩 深入基层助力扶贫
……
华中大地
华南大地
西南大地
西北大地
强农兴农
树人铸魂
《阡陌圆梦: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纪实录》:
第二章 春耕春种,用沃土播种青年人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农学院学子深受习近平总书记此番话感动与鼓舞,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献出力量,在祖国这片沃土上浇筑属于他们的花朵。
春耕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段,关系着农民一年的收入,更关系着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受疫情影响,□0□0年的春季农业生产面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选种、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工作无人指导等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作为农科学子,农学院团员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不忘农业人强农兴农的使命,全心全意为农业奋斗。在“顾小家”主动承担农事劳动重任的同时,还不忘“顾大家”,毅然决定加入助力家乡春耕的队伍里,积极发挥专业技能,为家乡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助力春耕的团员青年们每天早早出门,戴上口罩,背上背篓,拿上镰刀,走入田地里进行播种、施肥、育秧、覆盖地膜、除草等农活,同学们俯下了身子、亮出了法子,在知行合一的行动中得到锻炼。参与春耕行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春耕中感受了播种的希望,了解了农村的难题,更深层次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奠定了扎根田野、深植时代的追梦基础热爱劳动才能扑下身子,深入实践才能学真本领,学有所长能奉献社会。
春光三月,蛙鸣山翠。位于杂交水稻发源地南红农场的沈阳农业大学南繁基地内,春风吹拂,稻浪滚滚,百花飘香,一派生机勃勃,忙碌的景象。农学院□018级研究生张小鹏、闫秉春两人正在田间工作,从播种到收获,从灌水到施肥等,都是亲力亲为。每天天一亮,二人就前往试验田开始一天的忙碌。从播种、插秧、搭鸟网,再到除草、施肥。又到近期正在进行的材料杂交任务,二人事无巨细,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杂交这项任务是非常艰苦的。清晨和傍晚的时候他们要去剪雌蕊,为中午的授粉做准备工作。到了1□点至13点,这是水稻开花的□佳授粉时间,也是一天中□炎热的时刻,海南的中午烈日阳阳,正应了那句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他们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授粉工作,且日日如此,但他们笑着说“这是一个农学人□基本的工作,虽然很热很辛苦,但想到我的劳动成果能为国家的农业事业献出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很骄傲,很值得。”
张小鹏说“号召学生‘就地春耕’这个提议非常好,这有助于我们学生主动担当作为,可以在生产一线实践学习,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和智力优势,总结来自一线的宝贵经验,把科技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成效体现在祖国大地上。”闫秉春说“在当前,疫情还在持续,我们农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树立□□自信,坚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克服困难,战胜疫情。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深入了解‘三农,问题,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微信,短视屏等将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为农民春耕备耕提供一些技术指导。”
微微的阳光透过云层,温暖而不炽热,微风掠过田野掠过秧苗,摇曳着庆贺着生命的开始。站在水田之中,望着春天的田野一种惬意的感觉驱走了身上的苦与累,正是印证了那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春耕让农院学子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盎然生机。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们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实习。但作为农科学子,积极参与春耕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积极参加农事活动,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实践和学习,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青年团员们通过这次“就地春耕”活动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大的感受就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了,农村正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各种机械用具和机械化作业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更应该学习、使用并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后浪”上的农业“新青年”的嘱托,要加强科技创新,用新成果服务社会,用新技术武装自己,用新理念实现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