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汪耀楠先生的词典学、训诂学论文以及相关作品的选集,共38篇,约35万字,集中体现了他词典学理论研究的创造性以及对词典学形成和发展的突出贡献。书稿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以释义为中心的词典学理论,二是关于词典学与辞书的新见解,三是与词典学密切相关的训诂学理论,四是有关辞书的会议发言、审稿意见等。
适读人群 :辞书编辑、辞书学专业的学生、出版爱好者
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编辑入门书。作者深入浅出,不仅介绍了实用的辞书学经典理论,而且讲述了他从事编辑工作以来遇到的易错题、难题和重点题,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让菜鸟编辑可以少走弯路,快速入门。
这本《汉语辞书学论集》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书评论集》,是我写作发表的辞书学论文的两个文集,是姊妹篇。
1975年秋,我参加《汉语大字典》工作,开始了对辞书学理论的关注。没有正确的理论,编纂工作会陷入盲目,甚至混乱。这两个集子的文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作的。在我国古代,字典辞书属于训诂,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对《尔雅》《广雅》的研究,对《广韵》《集韵》的研究,对文籍传、注、笺、疏的研究是很活跃昌盛的,这些文字、音韵、训诂都属于小学。
《汉语大字典》所涉及的问题属于传统小学和现代汉语的各个方面,这个集子以传统语文学的训诂为侧重点进行了讨论,诸如大型字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释义的历史性和科学性、义项的概括与区分、注疏材料的运用、例证问题、转注的研究、通假问题、名物字的正名和异名问题、《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对清代训诂成果的吸收等等,无不是学究做的事情,枯燥乏味得很。但是这些研究多少能解决一些编纂实践的问题,还是使人感到快慰的。
在古代汉语字词典的编纂中,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提出了系列的理论、观点,他认为理想的字典的释义、举例应当“明字义孳乳”,“分时代先后”,在释义方法上应当“尽量以多字释一字”,释语中避免有被释字,而且义项一般不会多于十个。他的这些主张和观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试论王力的词典学思想》一文,一方面称扬了王力先生的词典学思想,一方面又对上述有的主张提出了批评。王力先生对这篇文章作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对王力的批评也是对的。
汪耀楠,湖北松滋人,湖北大学教授,《汉语大字典》编委,原辞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注释学、词典学研究。多年以来,汪先生甘于寂寞,潜心于辞书编纂以及词典学、注释学研究领域,推出了《国际标准汉字词典》《汉语成语学习词典》《注释学》《词典学研究》《汉语大字典通论》等极具学术价值与开创性的精品。汪先生倡议并推动了中国辞书学会的成立,为辞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汪先生关于词典学、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受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学者的关注,《注释学纲要》(后更名为《注释学》)被韩国翻译出版。
自序
一、辞书释义研究
1. 多义词义项的概括与区分
2. 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
3. “义项分合”说质疑
4. 试论大型字书释义的历史性和科学性
5. 大型辞书注疏材料的运用
6. 大型辞书引例略说
7. 相关条目解释的平衡与统一
8. 语文词典的义项
9. 词典释义的两个层次
10. ILSE KARL的《词义的限定》
二、关于辞书的见解
1. 试论王力的词典学思想
2. 论词典分类
3. 词典的依附性和词典学的独立性
4. 评黄孝德《论辞书的客观属性——也谈辞书特性和质量标准》
5. 辞书的客观性问题
6. 名物字的正名与异名问题
7. 术语和正名
8. 关于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若干建议
9. 从《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看我国辞书事业的发展
10. 中国词典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中国当代词典学的成就和问题
12. 我国辞书学队伍的现状与建设——为《辞书研究》出版百期作
13. 我与《汉语大字典》和中国辞书学会
三、小学与辞书学理论
1. 通假问题
2. 《汉语大字典》的通假字体例
3. 转注研究的研究
4.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理论和实践
5. 安子介汉字分析的几个问题——兼说“六书”
6. 王念孙、王引之训诂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7. 说“涴”——为使《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增加一个音读作
8. “龙颜大怒”与校勘——读《四库全书总目》“圣谕”有感
四、发言与审稿意见
1. 第二届全国辞书学研讨会开幕词
2. 中国辞书学会第三届年会学术讨论总结
3. 在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和辞书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的祝词
4. 《小学生成语词典》读稿意见
五、附录
1. 《词典学研究》序
2. 论汪耀楠的《词典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