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 说 3 *节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 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 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8 *章 建安文学 10 *节 曹 曹丕 曹植 10 第二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24 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学 28 *节 嵇康 阮籍 28 第二节 陆机和太康诗人 34 第三节 左思 刘琨 郭璞 36 第三章 陶渊明 43 *节 陶渊明的和思想 43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46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 54 第四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5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58 *节 南朝乐府民歌 58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61 第五章 南北朝诗文 66 *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66 第二节 鲍照 70 第三节 谢朓和新体诗 73 第四节 庾信与北朝文人诗 76 第五节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79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84 *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 84 第二节 《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86 第三节 《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 95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03 *节 《典论·论文》和《文赋》 103 第二节 《文心雕龙》和《诗品》 105 隋唐五代文学 概 说 109 *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109 第二节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111 第三节 唐诗的分期 116 *章 隋及初唐诗坛 121 *节 齐梁文学的延续 121 第二节 王绩 四杰 刘希夷 张若虚 124 第三节 沈宋和律体 134 第四节 陈子昂及其新 136 第二章 盛唐诗坛 142 *节 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 142 第二节 孟浩然和储光羲 146 第三节 王维 151 第四节 王之涣 崔颢 李颀 王昌龄 163 第五节 高适 175 第六节 岑参 179 第三章 李白 185 *节 李白的 185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 188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 19节 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200 第四章 杜甫 203 *节 杜甫的和创作道路 203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213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 223 第四节 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230 第五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232 *节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 元结、顾况等 232 第二节 新乐府运动 234 第三节 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239 第四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244 第五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246 第六节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 254 第六章 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258 *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258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 261 第三节 唐代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讽刺小品 267 第七章 中唐其他诗人和诗派 269 *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269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 272 第三节 韩孟诗派 27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280 第五节 李贺 285 第八章 晚唐诗坛 292 *节 杜牧 292 第二节 李商隐 295 第三节 温庭筠和韦庄 300 第四节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写实诗人 302 第九章 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 306 *节 唐代传奇 306 第二节 敦煌变文 316 第十章 唐五代词 322 *节 词的名称、起源和发展 322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集》 32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331 参考文献 335
袁行霈,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字春澍,号法自然斋、愈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教师。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3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3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一5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8
第一章建安文学…………………………………………………’’10
第一节曹曹丕曹植……………………………………10
第二节建安七子与蔡琰…………….-.………………………24
第二章正始西晋文学……………………………………………’‘28
第一节嵇康阮籍…………………………………………’。28
第二节陆机和太康诗人………………………………………34
第三节左思刘琨郭璞……………………………………36
第三章陶渊明……………………………………………………’43
第一节 陶渊明的和思想…………………………………43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46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54
’第四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56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58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58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61
第五章南北朝诗文………………………………………………。‘66
第一节谢灵运和山水诗………………………………………66
第二节鲍照·……………………………………’……………70
第三节谢胱和新体诗………………………·………………‘73
第四节庾信与北朝文人诗……………………………………76
第五节南北朝骈文和散文……………………………………79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84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84
第二节《搜神记》等志怪小说………………………………‘’86
第三节《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95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103
第一节《典论·论文》和《文赋》…………………………’103
第二节《文心雕龙》和《诗品》……………………………’105
隋唐五代文学
概说……………………………………………………………‘‘109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109
第二节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111
第三节唐诗的分期……………………………’……………116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12l
第一节齐梁文学的延续………………………………‘‘12l
第二节 王绩 四杰 刘希夷张若虚……………………’‘124
第三节沈宋和律体·……………………………………’…’‘134
第四节 陈子昂及其新………………………………一136
第二章盛唐诗坛…·…………………………………’…………’142
第一节 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142
第二节 孟浩然和储光羲……………………………’………146
第三节王维………………………………………’………‘‘151
第四节 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163
第五节高适……………·………………………………’…‘175
第六节岑参………………·………………………………’。179
第三章李白………·…………·…………’’…………’…………’185
第一节李白的……………·……………………………185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188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196
第四节李白的地位和影响…………………………………‘200
第四章杜甫…………·……………·…………’’…………’’……203
第一节杜甫的和创作道路·…………………’…………203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一…………………’…”213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223
第四节杜甫的地位和影响…………………………………‘230
第五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232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顾况等………………232
第二节新乐府运动………………………’…………………234
第三节 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道路……………………239
第四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一244
第五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246
第六节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254
第六章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258
第一节古文运动的兴起………………………………·……258
第二节韩柳的散文…………·…··………………………….261
第三节唐代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讽刺小品…………·…··267
第七章中唐其他诗人和诗派…………………………………….269
第一节刘长卿和韦应物………………………·……………269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272
第三节韩孟诗派……………………………………………-276
第四节刘禹锡和柳宗元……………………·……·………··280
第五节李贺……·……………………·…………………….285
第八章晚唐诗坛……………………·…………………………·.292
第一节杜牧……………·…………………………………··292
‘第二节 李商隐………·…·…·………………………………295
第三节 温庭筠和韦庄………………··…·…………………·300
第四节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写实诗人………………302
第九章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306
第一节唐代传奇……………………………………………-306
第二节敦煌变文…………………………………·…………316
第十章唐五代词………………………………………………...322
第一节词的名称、起源和发展………·…………………….322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集》………………………………··327
第三节李煜及南唐词人……………………….……….….-33l
参考文献……………·…·……………….….…………………….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