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一部史学巨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60年的历史,是晋代史官陈寿编的纪传体国别史书。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作者陈寿是晋朝大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天下乱,烽烟起,逐鹿中原,各路枭雄谁得志。应时势,展智谋,纵横捭阖,终使天下三分治。
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读国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读国学,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读国学·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读国学,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
魏书一
武帝纪
魏书二
文帝纪
魏书三
明帝纪
魏书六
董卓传
袁绍传
魏书七
吕布传
张邈传
陈登传
臧洪传
魏书八
公孙瓒传
陶谦传
张杨传
公孙度传
张燕传
张绣传
张鲁传
魏书九
夏侯悖传
夏侯渊传
曹仁传
曹洪传
曹休传
曹真传
曹爽传
夏侯尚传
夏侯玄传
魏书十
荀或传
荀攸传
贾诩传
魏书十二
崔琰传
毛阶传
魏书十三
钟繇传
华歆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