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过评孔明:诸葛亮新论》将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些人物及后人所有涉及对诸葛亮的质疑问难,以诸葛亮的口吻一一解说。其解说言之有理、联系实际、条理清晰,以解疑答问的方式对诸葛亮系统研究尚属首次。全书从四十七个切入点进行一一详解:一、遨游何必故乡邪;二、隆中一对为一统;三、走为上计可避祸;四、皆使自实可益众;五、说服孙权共抗曹;六、能贤亮不能尽亮;七、刘子初雄才盖世;八、庞统廖立楚良才;九、许靖人望不可失;十、排难释误荐刘巴;十一、马孟起兼资文武;十二、法正违法仅此时;十三、法正违法用法治;十四、欲封黄忠后将军;十五、借刀除患待商榷》,十六、奸形外漏邪心藏;十七、劝说刘备当皇帝;十八、伐吴不可当伐曹;十九、臣敢竭股肱之力;二十、孤尚且难忍不笑;二十一、使吴之人始得之;二十二、治蜀岂能靠赦宥》,二十三、《正议》严辞绝斥魏臣;二十四、为兴汉室求杜微;二十五、廖公渊疵毁众臣;二十六、廖立徙不毛之地;二十七、定南中夷汉粗安;二十八、孟达身死咎自取;二十九、有诬一代之俊异;三十、来敬达年老狂悖;三十一、恸哭杨颙为一言;三十二、若废法何用讨贼;三十三、兵出子午计甚危;三十四、兵之胜败在将也;三十五、呕心沥血撰后表》;三十六、孔明有吞魏之志;三十七、灭魏斩叡还旧都;三十八、遣陈震庆权正号;三十九、张惠恕清浊太明;四十、空城计却司马懿;四十二、平事稽留将致祸;四十三、千里请战找借口;四十四、司马懿诡诳如此;四十五、孔明让孙权释疑;四十六、蒋琬岂是百里才;四十七、推荐费祎失深察。附录一、二。其中的疑问有当时人物对诸葛亮的质疑问难,也有后人又在前人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质疑问难,作者根据多年研究诸葛亮的结论,结合史料记载,进行系统推论,进行一一解答。
吴直雄,江西萍乡麻山桃源“中窍田”人。资深研究员,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赣南师专中文科毕业后至中国人民解放军0484部队锻炼并授奖。1970年分配在吉安地区行署等单位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78年调至江西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事出版工作。自1987年专任文学史学责编后,即无间寒暑地对中国文学、史学、红学、诗词学、民俗学、编辑学诸方面予以研究。现任习凿齿研究特聘研究员,中华习氏宗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顾问,中国艺术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江西省楹联学会顾问,嘉应学院客座教授等,在数部文史辞书中有传。2019年10月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聘为该院中文系兼职研究员。审编并出版文史文论数千余万字;获省部级、校级各项奖励数十个;曾出版《中国谜语概论》《实用标点符号手册》《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破解〈习凿齿传〉〈汉晋春秋〉千年谜》《习凿齿家族家风研究》《习凿齿与他的〈汉晋春秋〉——兼论〈三国演义〉对习凿齿的承继关系》等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一、手书杜甫《蜀相》诗……………………………………………………1
    二、杜甫《蜀相》诗诗意暨手书《蜀相》诗书法品鉴……………………4
    三、诸葛亮像及像中“王佐奇才儒者气象;伊吕之间管乐之上”联语品鉴……6
    四、诸葛亮《前出师表》全文暨内容品鉴…………………………………………8
    五、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的书法品鉴…………………………………………10
    六、岳飞手书《前出师表》起笔一页所书的23个字欣赏…………………………12
    七、岳飞手书《前出师表》收笔一页的10个字欣赏………………………………13
    八、岳飞手书《后出师表》起笔一页的24个字欣赏………………………………14
    九、岳飞手书《后出师表》收笔一页的31个字欣赏………………………………15
    出版说明…………………………………………·…·……·…………………………17
    内容提要…………·……………………………………………………………..……21
    自序………………………………………………………………….…….…………-24
一、邀游何必故乡耶…………………………………………………………………l
二、隆中一对为一统……·………………·…………………………………’’……‘’6
三、走为上计可避祸…………………………………………………………………47
四、皆使自实可益众…………………·……………………………………………‘’52
五、说服孙权共抗曹·……………·………………………………·………………’。。55
六、能贤亮不能尽亮…………………………………………………………………59
七、刘子初雄才盖世…………………………………………………………………64
八、庞统廖立楚良才……·…………………………………………………………’‘68
九、许靖人望不可失…………………………………………………………………71
十、排难释误荐刘巴…………………………………………………………………74
十一、马孟起兼资文武··………………………………·……………………………78
十二、法正违法仅此时……··………………………………………………’’……_84
十三、法正违法用法制………·……………………………………………………一95
十四、欲封黄忠后将军……………………………………………………………i00
十五、“借刀除患”待商榷………………………………………………·……‘105
十六、奸形外漏邪心藏…………………………………………………………‘’112
十七、劝说刘备当皇帝…………·………………………………··………………118
十八、伐吴不可当伐曹……………………………………………………………123
十九、臣敢竭股肱之力……………………………………………………………141
二十、孤尚且难忍不笑……………………………………………………………150
二十一、使吴之人始得之………………………………………………154
二十二、治蜀岂能靠赦宥…………………………………………………………157
二十三、《正议》严辞斥魏臣……………………………………………………162
二十四、为兴汉室求杜微··…………………·……………·……………·…·……L72
二十五、廖公渊疵毁众臣…………………………………………………………177
二十六、廖立徙不毛之地………………………………………………………180
二十七、定南中夷汉粗安……………………………·……………………….….L83
二十八、孟达身死咎自取…………………………………………………………190
二十九、有诬一代之俊异…………………………………………………………209
三十、来敬达年老狂悖………………………………………………………...…218
三十一、恸哭杨颐为一言…………………………………………………………221
三十二、若废法何用讨贼…………………………………………………………226
三十三、兵出子午计甚危…………………………………………………………235
三十四、兵之胜败在将也…………………………………………………………256
三十五、呕心沥血撰《后表》……………………………………………………259
三十六、孔明有吞魏之志…………………………………………………………39]
三十七、灭魏斩龊还旧都…··………………·……………………………………404
三十八、遣陈震庆权正号…………………………………………………………411
三十九、张惠恕清浊太明…………………………………………………………416
四十、空城计却司马懿……………………………………………………………421
四十一、郭冲之言非乖刺…………………………………………………………435
四十二事稽留将致祸…………………………………………………………441
四十三、千里请战找借口…………………………………………………………453
四十四、司马懿诡诳如此…………………………………………………………457
四十五、孔明让孙权释疑………………………………………………………….460
四十六、蒋琬岂是百里才………………………………………………………….463
四十七、推荐费神失深察…………………………………………………………469
附录一:灭魏兴汉大一统鞠躬尽瘁五丈原——诸葛亮行年暨其时要事纪年
    新谱………………………………………………………………………482
 
二、杜甫《蜀相》诗诗意暨手书《蜀相》诗书法品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意: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末,杜甫由甘肃同谷(今甘肃省成县)漂泊到成都,次年初春借居成都草堂寺,春末移居于成都西三里新筑的草堂。这时,他游览了武侯祠,这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赞颂诸葛亮的名诗得以横空出世。
    全诗感情真挚、语调深沉、富于悲壮情怀地对诸葛亮的才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开篇两旬‘‘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与接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四句,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与追寻,写出了他当时看到武侯祠的情景与诗人心绪的悲凉,写出了在战乱时期武侯祠游人的寥落与诗人哀伤!结尾四句则有如奇峰突起: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诗人又将读者带回到那要求尽定战乱,要实现“中华大一统”的汉末三国刘备与诸葛亮的作为上,这四句诗显得悲壮、十分的惋惜、异样的深沉,然而该诗之妙就妙在:在战乱中思诸葛亮那种悲壮、那种十分的惋惜、那种异样的深沉中,将诗人的赞叹崇敬之情、悲壮豪放之志、忧国济世之怀,巧妙地嵌藏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深处,给人以教育、力量!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面对唐肃宗时的战乱希望武侯式人物“临世”,那接续“中华大一统”之精神充溢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深处。
    对“蜀相"可谓情有独钟:杜甫的这首名诗,是古今读者爱不释手的名篇。每当人们为诸葛亮祠、墓撰写对联或诗词之时,无不爱将其中的词句化为语典揉入联语诗词之中,是对联创作,甚至于脆将诗中的对句独立出来用以为联语,这已为人们所常见。“在三国人物中,最推崇的,大概要算诸葛亮。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次提起这位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作为中华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千来,受到无数人的顶礼膜拜,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人物。也由衷地钦佩这位历史人物,并善于借助这位历史人物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启发人们的思想,推动革命工作。”。对杜甫《蜀相》一诗十分看重,曾经多次予以圈划。如挂于成都武侯祠的对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等,皆关注与欣赏。。是在1922年8月,当他最亲密战友陈子博孤胆一身,弹炸军阀赵恒惕而不幸牺牲后。满怀悲愤之情为陈子博撰写的挽联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由此可见,对《蜀相》一诗是何等的情有独钟。
    “蜀相"诗的书品鉴:王鹤滨先生在《行草书圣》的“前言”中写道:  “()也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书大师。他在行草方面的书成就,右抑王羲之的行楷,左逾张旭的狂草,如将的行草、王羲之的行楷、张旭的狂草,并列为中国书上的三绝,是理所当然的。”所书写的这首《蜀相》诗,从他纵情挥洒、境界升腾的诸多来看,王鹤滨先生的“右抑王羲之的行楷,左逾张旭的狂草”是为确评。展开书写的这首《蜀相》诗,令人双眼顿时为之一亮、心绪随之抨然一动,不禁欣然为之而吟:  “大笔一挥天地惊,执管运毫雄古今;倾海之气在眼前,银钩铁画落九天!”
  先看首页四句,罕形的结体点划与起笔的节奏起伏变化,浑然一体,行草相间运笔雄劲自如,给人以秀丽潇洒美的享受。是首句与第四旬以浓浓重墨,传递出杜甫这四句诗那种“寻”与“空”的写作心绪,富于动态之美感。
  后四句以一张半纸的篇幅,激情满怀、一气贯下,其所握之管的书写节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