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真探讨了有关司法案例使用方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在法院调研的基础上,对法院运用司法案例的状况、经验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法院运用案例的经验进行了理论总结。本书认真研究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司法实务部门使用案例的方法,这些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实效并提高案例指导工作规范化的水平,从而“确保案例指导制度健康发展,使之在通过个案解读法律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同时,这种研究还可以为建立中国学派的指导性案例和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理论积累宝贵经验。
张骐,1960年出生于河北省;1982年1月获得吉林大学法学院学士学位,随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并先后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同时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论类似案件应当类似审判/00
一、  指导性案例发布“提速”之后/00
二、  作为法律原则的类似案件类似审判/00
三、  类似案件类似审判原则的正当性证明/00
四、   原则、规则与制度/0
第二章再论类似案件应类似审判/0
一、  类似案件应类似审判吗/0
二、  后果主义的论证/0
三、  道义论的辩护/0
四、 结语/0
第三章论类似案件的判断/0
一、  现有观点及存在的问题/0
二、  判断类似案件的观念与理论基础/0
三、  确定与运用比较点/0
四、  相关类似性判断的规则与逻辑/0
五、  有关中国指导性案例的类似性判断/0
第四章再论类似案件的判断与指导性案例的使用
——以当代中国法官对指导性案例的使用经验为契口/0
一、  引言——问题与方法/0
二、  对中国法官判断类似案件实践的理论分析/0
三、  类比推理能做什么/0
四、  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性何在及其实现的基本要求/0
五、  从隐形使用看案例指导制度/
第五章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与比较点的确定:理论、原则与
路径/
一、  导论/
二、  类似案件的判断:以普通法先例为参照/
三、  有关比较点的争议及其解决/
四、  确定比较点的原则/
五、  确定比较点的路径:初步假定与实质比对/
六、  结语/
第六章论司法案例中的裁判规则/
一、  判例理论中的裁判规则/
二、  裁判规则与案件事实的分析性关联:一个比较视角/
三、  司法案例中裁判规则的类型及功能/
四、  裁判规则在德国的运用/
五、  结语/
第七章司法实践中的类案类判机制/
一、  司法类案机制的法院实践/
二、  类案实践探索的理念转变/
三、  类案类判司法应用的可能问题/
四、  结语/
第八章“类案审判”的中国实践
——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为切入点/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类案审判”的中国实践:以指导性案例24号的司法适用
为视角/
三、  “类似案例识别”的中国实践:以案件相似性分析为视角/
四、 中国的“类案审判”为什么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