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石伽编绘的《石鲁》主要演示了他的山水画技法。
《人美画谱》丛书,臻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典范之作,囊括山水、花鸟、人物诸科。该丛书延续古代画谱编纂思路,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范式,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组织国内DJ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中青年一线教师,对古代、近现代杰作进行技法示范和深度解析。每本皆有高清步骤图一一详解,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全方位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及临摹的学习需要。
石鲁原名冯亚珩,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公乡。祖籍江西景德镇。因慕石涛艺术与鲁迅风骨而易名。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巨匠之一,长安画派的旗帜及主要创建人。先生才华横溢,在艺术领域多有建树,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等方面独创一格。其作品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当今画坛的西部乡土表现主义、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画风都有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石鲁先生的绘画风格,外雄浑而内秀润,寓圆于方、大大方方、磊磊落落。在造型语言上,整个是偏方的,代表着北方的雄强,、但石先生是南方人,绘画中许多细节很精致,画得更像雕塑。
先生早期作品题材多以人物为主,山水其次,花鸟偶尔为之。用笔多写实,用墨秀润、灵动、鲜活,书法以汉隶、魏碑为结体。早在一九三四年就随其三哥冯建吴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研习中国画,后借读于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一九三九年元月,离家入陕西安吴堡中国青年训练班,参加革命。一九四〇年元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入陕北公学钻研马列主义,后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长。一九四四年,到陕甘宁边区文协。一九四八年,主编《群众画报》,后任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和版画创作等革命文艺宣传工作。一九四九年,定居西安后,由于条件改善,又重新开始从事中国画写生和创作。当时他深感旧的传统技法不能表现这个新时代,试图运用西洋画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一九五四年创作的《古长城内外》正是这方面的尝试,在绘画技法上基本是写实的,既有西洋暗画法,又吸收中国年画的特点。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他连续出访印度、埃及,在怎样对待民族传统艺术问题上进行了反思,进行了一系列的传统理论和笔墨上的研究与探索。一九五九年,为建国十周年创作的《转战陕北》是他在致力于中国画创新的探索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以《转战陕北》为起点到一九六五年,是石鲁艺术的第二阶段,即抒情写意阶段,一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导思想,石鲁通过对表现黄土高原技法的探索,创造了色墨浑然、拖泥带水式的“黄土高原皴法”。《南泥湾途中》《逆流过禹门》《高原放牧》《东方欲晓》等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笔墨雄放劲健,显示出个性化和人格化的取向。一九六一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北京展出,受到美术界极大关注,标志着长安画派的崛起。石鲁作品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长安画派的典范。他明确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观点,成为长安画派的口号。一九六三年撰写的《学画录》提出了生活决定精神“物化为我,我化为笔墨”的主客观关系,“以神造形,画贵全神”的形神观,“主客观交织之生命线,思想为笔墨之灵魂,当以意、理、法、趣求笔墨”的笔墨观,总结了他在艺术探索上的实践经验,论述了笔墨在中国画中与传统、生活、创新等诸方面的关系。这些标志着石鲁艺术风格和绘画思想的成熟。一九四六年创作的《东渡》是石鲁后期艺术的起点。风格趋于抽象,造型多强调体块,用笔强调金石力感,落笔千钧,用墨淋漓、变化丰富,强调色墨对比,布局考究,开始尝试画印,画面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形成了外雄浑而内秀润的独特画风。在“文革”中他被剥夺了创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而其书画风格却因此发生了蜕变,成为一个更为真实的“自我”以一种金石般的力度、半空杀纸式的气势体现出雄强阳刚之美。这一时期的作品不论花鸟、山水、人物还是诗词,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其思想、情感在面对一个疯狂的社会时真实、清醒的认识与抗争,其作品是“风格与人”的高境界统一。其晚年创作的以华山为母题的一系列山水,则以强烈的人格化启示着当代山水画向注重魂魄和现代构成方面变革。每观其画,就使人不由得想起占人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石鲁艺术风格解析
石鲁山水画示范
临摹范本
石鲁佳作赏析
幸福婚姻
王同志来了
古长城外
云横秦岭
埃及椰林
高山放牧
山区修梯田
山林一角
击鼓夜战
高山仰止
转战陕北
延河饮马
走马过雪山
逆流过禹门
华山晨曦
山花幽潭
树黑深藏雨
上工图
南泥湾途中
东方欲晓
小米加步枪
赤崖映碧流
秦岭山麓
延河之畔
江山城廓图
南国之晨
家家都在花丛中
东海之滨
春满秦岭
东渡草图之一
美血一神
古城堡
黄河两岸渡春秋之一
黄河两岸渡春秋之二
黄河两岸渡春秋之三
华岳之雄也
忆写华山一丈峰
吾爱华山松
采桑图
夜风晓雨湿山花
山鸣图
铁打江山
峨眉积雪
华山翠而险
兰皋雪霁
苍苍白月挂高松
春影图
野悔深处是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