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鉴赏辞典(珍藏本)》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杜甫代表作品126篇,其中诗124篇,文2篇,另请当代研究名家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杜甫名篇之堂奥,使读者尝鼎一脔,更好地了解杜甫诗歌成就之博大精深、沉郁顿挫、波澜壮阔、切合现实。
另外《杜甫诗歌鉴赏辞典(珍藏本)》末还有附录《杜甫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供读者参考。
适读人群 :供大众阅读 《杜甫诗歌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丛书之一。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有\"诗圣\"美誉,其诗被称作\"诗史\"。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诸多专家的精彩鉴赏文。所收名篇集中在诗歌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俞平伯、萧涤非等当代名家之手,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既能深入剖析杜甫名作之佳处,又能使普通读者领略名作的音韵美、情感美。总之,此书可说是古今名家联手为读者奉上的一道诗文佳肴、精神盛宴。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其十三世祖为晋名将当阳侯杜预,郡望京兆杜陵,故其每自称“杜陵布衣”。六世祖叔毗之前已迁居湖北襄阳,又自称“襄阳人”。后因住于长安城南少陵原,遂自号“少陵野老”。其祖父审言,任修文馆直学士、膳部员外郎,五言诗与沈俭期、宋之问齐名。父闲,为兖州司马、奉天令。故自称家世“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七岁作诗文,十四、五岁出入东都翰墨场。十九岁游晋,二十岁至二十四岁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归东都,举进士,不第。次年复游齐赵,至二十九年始归东都。天宝三载(744)于东都初识李白,翌年同游齐赵,缔结终生友谊。五载,至长安。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就试,他亦去应考。李林甫忌贤,尽刷应试者。其后屡次上诗,献《三大礼赋》以求进用。玄宗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然至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始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至此,杜甫已困顿长安十年,备尝苦辛。十一月,安史乱起,次年六月玄宗奔蜀,其亦携家逃难至白水。闻肃宗即位灵武,只身奔赴行在,途中为乱军所得,拘回长安。至德二载(757)四月始脱身窜归凤翔,“麻鞋见天子”,被授力左拾遗。不久为疏救房琯,得罪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关辅饥馑,七月,弃官西去,赴秦州,至同谷,不久转道入蜀,子年底抵成都。自上元元年(760)起,杜甫居蜀八载,其间受到友人成都尹严武照料,曾于浣花溪畔营筑草堂,生活较为安定;亦为避徐知道乱而漂泊梓州、阆州等地。严武曾表其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人因此称杜甫为“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买舟出川,经云安,因病留居夔州。大历三年(768),去夔出峡,沿江至湖湘,辗转于公安、岳阳、潭州、衡州间。五年夏,曾困于耒阳舟中;冬,病卒于潭(长沙)、岳(岳阳)旅途中。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等。
诗
望岳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饮中八仙歌
春日忆李白
前出塞九首(其六)
丽人行
贫交行
醉时歌
后出塞五首(其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悲陈陶
对雪
春望
哀江头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北征
羌村三首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
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春宿左省
曲江二首
曲江对酒
九日蓝田崔氏庄
日暮
赠卫八处士
洗兵马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秦州杂诗(其七)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成都府
蜀相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南邻
狂夫
江村
野老
恨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后游
客至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春夜喜雨
江亭
琴台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赠花卿
不见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堂成
戏为六绝旬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送路六侍御入朝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别房太尉墓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登楼
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四首(其三)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宿府
倦夜
有感五首(其三)
禹庙
旅夜书怀
八阵图
白帝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宿江边阁
诸将五首(其二)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阁夜
孤雁
又呈吴郎
九日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漫成一首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江汉
登岳阳楼
南征
发潭州
燕子来舟中作
小寒食舟中作
江南逢李龟年
……
文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