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系建系以来包括郭绍虞、章培恒、赵景深、刘明今等先生在内的本系教师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代表性论文总计二十一篇,涉及明代文人集团、明代演剧、明代词话、明代小说各方面,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适读人群 :大中院校文科相关专业大中院校文科相关专业学生、研究人员,文学爱好者 本书旨在梳理明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总结明代文学的研治经验,为学人提供一部可资借鉴的研究论集。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的开始,追溯起来,应当至1917年国文科的建立,迄今一百年;而中国语言文学系作为系科,则成立于1925年。1950年代之后,汇聚学界各路精英,复旦中文成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始终处于海内外中文学科的最前列。1980年代以来,复旦中文陆续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1981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4年)等新的教学研究建制,学科体制更形多元、完整,教研力量更为充实、提升。
百年以来,复旦中文潜心教学,名师辈出,桃李芬芳;追求真知,研究精粹,引领学术。复旦中文的前辈大师们在诸多学科领域及方向上,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学问博通的基础上,勇于开辟及突进,推展了知识的领域,转移一时之风气,而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相互之间尊重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造成复旦中文阔大的学术格局和崇高的学术境界。一代代复旦中文的后学们,承续前贤的精神,持续努力,成绩斐然,始终追求站位学术前沿,希望承而能创,以光大学术为究竟目标。
值此复旦中文百年之际,我们编纂本丛书,意在疏理并展现复旦中文传统之中具有领先性及特色,而又承传有序的学科领域及学术方向。其中的文字,有些已进入学术史,堪称经典;有些则印记了积极努力的探索,或许还有后续生长的空间。
回顾既往,更多是为了将来。我们愿以此为基石,勉力前行。
陈广宏,196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7年、1990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所先后获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导师皆为章培恒教授。1990年进复旦大学古籍所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古籍所副所长。2003年至2004年,任韩国汉城大学中国文学文献学招聘教授。2003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至2010年,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交换研究员。
郑利华,1962年6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至1986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章培恒教授。1986年至1988年,就职于上海大学文学院。1988年至1991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章培恒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至200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任交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教学,学术专长为元明清文学、明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和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代诗学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
明代的文人集团
明代的文学与哲学
从明人对杜甫的评价看明代诗学的风尚
明代青阳腔剧本的新发现
明代演剧状况的考察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关于《金瓶梅》词话本的几个问题
从《金瓶梅词话》与《水浒》版本的关系看其成书时间
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
何景明批评论述评
阳明心学与文学复古运动
试论冯梦龙的小说理论
汤显祖的诗文理论
试谈公安派的性灵说
论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的过程及其地位
竞陵诗论
苏轼诗文与晚明士人的精神归向及文学旨趣
述钱牧斋之文学批评
《列朝诗集》闰集“香奁”撰集考
彭士望的诗集、诗论与诗作
我怎样写作《张居正大传》的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