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建立以来包括陈允吉、朱东润、赵景深、陈尚君、陈引驰等先生在内的本系教师关于佛教与中国文学的代表性论文总计二十一篇,涉及中古七言诗、文心雕龙、续高僧传、目连传等,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适读人群 :大中院校文科相关专业大中院校文科相关专业学生、研究人员,文学爱好者 复旦中文的几代学人在不同时段,对佛学领域的学术课题,曾给予过各种关注。本卷据丛书之例,择取中古文学与佛教研究的相关论文,都为一集,借以展示前贤同仁的成绩和特色,并祈望未来之进境。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的开始,追溯起来,应当至1917年国文科的建立,迄今一百年;而中国语言文学系作为系科,则成立于1925年。1950年代之后,汇聚学界各路精英,复旦中文成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始终处于海内外中文学科的最前列。1980年代以来,复旦中文陆续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1981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4年)等新的教学研究建制,学科体制更形多元、完整,教研力量更为充实、提升。
百年以来,复旦中文潜心教学,名师辈出,桃李芬芳;追求真知,研究精粹,引领学术。复旦中文的前辈大师们在诸多学科领域及方向上,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学问博通的基础上,勇于开辟及突进,推展了知识的领域,转移一时之风气,而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相互之间尊重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造成复旦中文阔大的学术格局和崇高的学术境界。一代代复旦中文的后学们,承续前贤的精神,持续努力,成绩斐然,始终追求站位学术前沿,希望承而能创,以光大学术为究竟目标。
值此复旦中文百年之际,我们编纂本丛书,意在疏理并展现复旦中文传统之中具有领先性及特色,而又承传有序的学科领域及学术方向。其中的文字,有些已进入学术史,堪称经典;有些则印记了积极努力的探索,或许还有后续生长的空间。
回顾既往,更多是为了将来。我们愿以此为基石,勉力前行。
陈引驰,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文史研究院双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古典诗学及近现代学术史,著有《庄学文艺观研究》《庄子精读》《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佛教文学》《乱世的心智》《彼岸与此境》等,编注《杂宝藏经注译》《佛教文学精编》《佛经文学粹编》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曹寅与康熙》《文学、政治与理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等。
中古七言诗体的发展与佛偈翻译
20世纪中古文学研究与佛教的因缘
——以《孔雀东南飞》和“永明声律论”的争议为中心
《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
《续高僧传》之传叙
从“烈士池”到《杜子春》
王维辋川《华子冈》诗与佛家“飞鸟喻”
论唐代寺庙壁画对韩愈诗歌的影响
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歌》故事的构成
——兼述《长恨歌》与佛经文学的关系
柳宗元的佛教宗派意识与文人的佛教接触
柳宗元寓言的佛经影响及《黔之驴》故事的渊源和由来
目连故事的演变
《目连变》故事基型的素材结构与生成时代之推考
——以小名“罗卜”问题为中心
“赵倚楼”“一笛风”与禅宗语言
——由杜牧等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看经典语汇的形成
齐己佚文《龙牙和尚偈颂序》考述
《沧浪诗话》以前之诗禅说
苏轼庐山之行及其“悟”
宋代禅僧诗研究引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性再议:韵文体制的考察为中心
于阗的毗沙门信仰及“托塔李天王”名号之成立
中古佛教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