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定 价:45 元
丛书名: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作者:[英] 奥德丽·理查兹 著,高丙中 编,张举文 译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100154024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中图法分类:K894.732.7
- 页码:23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本书是人类学民族志的典范作品。它以“深描”的方式描述了赞比亚本巴人的一个女孩成年礼仪祈颂姑的社会背景、仪式过程,并通过仪式象征分析及社会结构分析等理论视角对此仪式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读阐释。本书不仅在吸收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方面展示了新的突破,更为民族志的书写方式和角度树立了样板。
本书在仪式研究、象征分析、女性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等多维度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性意义,其经典作用越来越受到多学科的重视和借鉴。
本书是从女性角度针对女孩成人仪式的研究。1956年出版此书时,几乎还没有对单一仪式的描述,更少有对女性的仪式的记录。25年来,人类学对仪式的思考有了重大发展,但是,《祈颂姑》仍没有被超越。大多数比较详细的对成人仪式的研究都是有关男性的;那些有关女性成人仪式的研究,或是简单笼统,或是没有发表。《祈颂姑》一书已经绝版好几年了,但对理查兹令人颇有启发的思想表达致谢的不止一人。①
藉介绍这部深受欢迎的书再版之际,对初版以来有关仪式的各家各派的阐释做一概括似乎是恰当的。当下,宗教又重新成为人类学的一个焦点问题,而仪式阐释则是理论争议的中心。读者会清楚地看到,有关研究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发源于具有开拓意义的本书。但仍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女孩成人礼仪依然被忽视着。所以,为了对这个课题领域有些新的刺激,也是再版本书的目的之一。
宗教分析,特别是宗教行为或仪式,已上升为人类学的中心问题。截至1956年,英国社会人类学在此前几十年里关注的核心是社会组织的研究,对宗教的理解居于其次。正如理查兹在第一版前言中提到的,人类学家一直接受范热内普(Van Gennep)在1905年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出的理论思想,②以至于诸如“祈颂姑”一类的仪式都被视为“过渡礼仪”,为的是保障个体从一种身份到另一种身份的过渡。然而,他们借用的是范热内普思想中XVIII没得到充实的部分,抛弃了原著对仪式细节的独创性关注(见:La Fontaine1978)。相比之下,理查兹强调的是对这些细节元素和与它们所关联的文化价值。祈颂姑所展现的不仅是人类对性与生殖、生育和孩子健康的关注,而且还有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连续性的思考。
对理查兹而言,这些思考源于对“社会性”自身的认识,通过反复灌输给个体,哪怕是带有各种“感情影响”(第一版前言第19页)。尽管她就“与个人需求和感情有关的宗教礼仪的功能”有所论述(本书边码第116页),并坚持有必要“对参与者的感情表露程度的记述”(本书边码第56页),但她所指的是在涂尔干(Durkheim)思想中的普遍性意义,而不是人类个体的原初感情。因为原初感情关怀的是普通和实际的问题,例如,本巴妇女对自己孩子的健康的担心,因为那个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很高。理查兹认为,仪式反映这些关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对祈颂姑仪式的分析,必须考虑到那些在过去的直白的公式化的表述中曾被忽视的实事与关系问题”(第一版前言第22页)。
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学生,奥德丽·理查兹的基本出发点是这样一个有关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用来区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构成群体组织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常规模式与价值观,也包括那些在本书“意识形态与教条”的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当时,多数人类学家都在使用从涂尔干和拉德克利夫一布朗( Radcliffe-Brown)的著作中提取的“结构”概念。他们把理查兹所说的视为唯物的宇宙观,不予理睬。他们对仪式的阐释不考虑仪式服装、实物和行为等细节,因为社会学派的方法关心的是另外一套数据(资料)。高夫(Gough)有关马拉巴尔(Malabar)的纳亚尔(Nayar)女孩成人仪式的文章(1955年),关注的是婚姻的性质及其与后代和姻亲的关系。由于他关注这些细节,所以,他(涉猎)联系到了纳亚尔的社会结构问题。格拉克曼XIX(Gluckman)有关仪式的讨论,是将仪式作为表达社会冲突的一种方式,①而忽视了他所描述的更多的细节。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社会学派对仪式的研究方法,对其缺点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奥德丽·理查兹(1899-1984),英国人类学家,其著作代表了20世纪中期人类学的发展成果,同时她也是对当时各种理论的批判者和反思者之一。她担任过英国的非洲研究学会第二任会长;1967年,作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被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译者简介:张举文,美国Willamette University教授兼东亚系系主任、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会理事。他翻译的《过渡礼仪》的译文收到广泛肯定。
作者的第一版序言
作者的第一版前言
作者的第二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背景
环境与活动
意识形态与信条
社会结构
婚姻契约
性别角色
第二部分 仪式
仪式类型
仪式参与者
礼仪特征
仪式进程
仪式活动历书
第三部分 对仪式的阐释
阐释方法
祈颂姑表达出的各种目的
推论出的态度
祈颂姑与部落信条和价值观的关系
无意识的紧张与冲突
实用效果
附录甲 中非地区祈颂姑仪式的分布情况
附录乙 祈颂姑仪式中所唱的歌
以地区分类的参考书目
另附
奥德丽·理查兹大事年谱
奥德丽·理查兹的出版文献目录
索引
《祈颂姑》读后感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