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年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10年。这10年,河口区倾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基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消费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组织方面,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鼓励兼并联合等产权重组,形成大中小企业并举,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强联合,通力协作的产业组织结构。发展精准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推广数字信息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新型农业。
2009-2018年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10年。这10年,河口区倾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基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消费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组织方面,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鼓励兼并联合等产权重组,形成大中小企业并举,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强联合,通力协作的产业组织结构。发展精准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推广数字信息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新型农业。
河口区土地广阔,农业经济是社会基础。据统计,2017年农用地152.83万亩,农用地中耕地63.3万亩,园地1.24万亩,林地4.69万亩,牧草地1.10万亩,其他农用地82.5万亩。水库水面7.3万亩,草地6.69万亩,河流水面6.69万亩,浅海海域面积300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45万亩,沿海滩涂荒碱地面积85万亩。这些农业土地资源,为河口区奠定了坚实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础。
农业开发做强产业化基础2009-2012年,河口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后,即刻转入以中低产田改造改善生产条件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至2012年,先后完成新户乡、义和镇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总面积3.0万亩。2013-2014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六合街道、义和镇总面积2.2万亩。2015年实施孤岛镇0.9万亩。2016年完成义和镇0.8万亩、孤岛镇0.3万亩、河口街道0.5万亩,总面积1.6万亩。2017年,实施新户镇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2018年,河口区实施两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一个是位于孤岛镇八分场东侧,东起黄河故道,西至七八干排,北起八分场进村路,南至项目区界沟;另一个是位于孤岛镇十三分场,东起神仙沟,西至红旗沟,北起孤岛一库,南至省道S312,总面积1.01万亩。2019年,河口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个项目,第一个是义和镇、新户镇2.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分为2个片区,义和片区总面积1.42万亩,位于义和镇境内,北起312省道,南至三合路,西起一分干,东至沾利河;新户片区总面积0.63万亩,位于新户镇境内,北起生态河,南至公司村,西起新立村,东至沾利河。第二个是六合街道1.55万亩。第三个是新户镇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5417.28万元。
水利建设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保障2004年,在河口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将黄河最下游的用水体系科学全面规划,将东部水源体系运用现代化的工程手段调入西部,逐步走向东西部水资源平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工程的实施,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每年向济军生产基地供水2000万立方米,向油田供水500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000万立方米),向河口、垦利、利津农业供水5000万立方米,年供总供水量1.2亿立方米。2010年开始,河口区组织灌排工程清淤治理。2011年,实施农村危桥改造、田间节水改造、西外环绿化等工程,总投资630万元,共动用土方97.8万立方米,衬砌改造各类渠道42.8千米。2013-2014年,河口区冬春农水会战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16项,包括上级投资农水会战项目7项和镇、街自行实施的农水项目9项,总投资14848.4万元。
张成儒,男,汉族,195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工程师。1973年参加工作,2012年退休。2000年,出版首部长篇报告文学《留住黄河》;2003年机关内退后多从事地方志、部门专业志编辑。2004年,主编首部《河口区水利志》;2007年,参编《河口区农业志》,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大河向东流》;2009年,创作出版第二部长篇报告文学《故道参天》;2010年,受聘于河口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执行主编,至2017年,先后编著完成太平、新户、孤岛、仙河等乡镇街道志;方志、水利、教育等部门专业志;新建、东六合、同合等村志,共计20部,并有多部获奖。并为河口区政协文史资料撰写文稿50余篇。现为东营市史志学会理事、东营市作协会员、河口区政协文史专员。
第一篇 农业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形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形
第二节 地质
第三节 地貌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气象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第四节 物候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第二节 涝灾
第三节 雹灾
第四节 风暴潮灾
第二篇 农业资源
第一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地来源
第二节 土地规模
第三节 土壤结构
第四节 土壤墒情
第五节 耕地
第六节 植被
第二章 水资源
第一节 自然降水
第二节 地表水
第三节 地下水
第四节 客水
第五节 水资源利用
第六节 水资源配置
第三章 水产资源
第一节 鱼类
第二节 虾蟹类
第三节 贝类
第四章 生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资源
第二节 动物资源
第五章 林业资源
第一节 树种
第二节 林地分布
第六章 畜牧资源
第一节 饲草
第二节 草地类型
第三篇 农村经济运行体制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政策背景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三权分置
第四节 信访处置
第五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第六节 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
第二章 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基层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第二节 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第三章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节 管理模式
第三节 财务公开
第四节 监管制度
第五节 财会人员培训
第六节 “三资”管理
……
第四篇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第五篇 种植业
第六篇 环保农业
第七篇 农业农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