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棋道·再传播 《棋道再传播》是一本以创设棋学为核心内容的原创专著。 专著紧紧围绕棋学创建的主题,多方位、立体化地展开多维论述,融国学与传统文化于一炉,站在文化的高度进行一个新的学科的创建。本书紧跟时代的脚步,前沿、快捷地反映作者和其他权*专家的研究成果。有观察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成果,近20年没有出现过。 棋道通天泽世广 理论自信建棋学 李建新 词曰: 复兴送棋归, 盛世迎棋到, 众力传承棋文化, 棋国分外俏。 俏因棋花放, 时闻棋之调; 待到棋学创世时, 棋人同欢笑! 这首高仿《卜算子咏棋》的词,是我在一次比赛间隙的灵感所赐。词作句句不离一个棋字,对棋有一种一往情深的情愫。词作以棋学收后,向看官阐释了本书写作的一个重点:提出棋学的概念、发出创建棋学呼喊、迈出建构棋学的脚步! 有感于棋学初创迈出了起动的脚步,《棋道再传播》将出,几句自序坦露心扉: 一 《棋道再传播》有其胞哥《棋道微传播》的衣钵承袭,所以在整 体格局上本书与《棋道微传播》的变化不是很大,经过上本书证明的比较好的传统栏目悉数保留。 中国新闻传播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惠赐了墨宝。这是方老在为《棋道微传播》倾情作序之后,对新闻与棋学事业的又一次鼎力支持。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我十分敬仰的前辈、能够如此的为擢升一个新学科、同时为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科而持续足额地给力,真的使我感知到了托抚在我背后的一个温暖的手掌的存在。 再传播是一种接力,所以上本书中一些值得向受众和棋友们继续、持续交流和传播的内容保留了下来,就好像传家宝要一直往下传一样。在再传播的理念下,本书中的内容有新开掘、新探索,诸多内容是处女身,原因之一是我一直在坚持原创,包括微传播,我特别反感也不屑翻炒别人的东西;之二是《棋道微传播》投石问路的一年多来,太多的鼓励和期待,促使我一定要拿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来回馈社会、回馈新闻传播学界、回馈棋界,创建棋学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努力成果;之三是近一年来我与棋的感情更加暧昧亲密,对它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所以本书也许能发现更多的棋道中的不一样的美。之四是研究棋道、棋文化竟然会对新闻传播学有巨大的滋补回补与互补的作用,对我的讲课大有助益;之五是拜当今棋类运动红红火火、有2亿人热爱和喜欢它的大背景所赐。 二 一家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棋道微传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琴棋书画是一家,对琴棋书画的传播,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传播,既然我们的先人已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棒打鸳鸯散,更何况,在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生硬地分离它们就是一种逆天!所以本书中新增了国粹聚首书画同贺的栏目,借棋家的喜事,让四大国粹欢聚一堂,给看官多一种浸淫在传统文化中的享受,也借此可以理析一下它们组合在一起的道理,它们组合立世的法理。 为本书惠赐作品的书画名家,他们的名气虽然响当当,但没有一个是刻意邀请,因为他们是与我有多年翰墨缘的朋友,大多是我工作、学习过的4所大学的翰墨知己,同时,他们也是坚定地支持我的棋学创建,希望琴棋书画永远地共生共荣的艺术家。 由是,他们的作品中既有艺术的元素,也有了知己的味道,书表志向、画写春秋、翰墨传情,韵味独具。 三 名家专论旗舰导航是致敬版。向建树象棋理论高峰、探求象棋文化真谛的前辈致敬,向为棋道、棋文化的发展奉献智谋和撰写了华彩篇章的名家们致敬。 在我构思《棋道再传播》的时候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棋学、棋道、棋文化的建构和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众人拾柴,更需要有旗舰导引,需要有后学跟进。 因此,我心存侥幸又不敢存有太多奢望地给几位名冠当代的棋界前辈求教,拿《棋道微传播》求教他们,同时祈望他们能够赐文鼓励并增彩《棋道再传播》。想不到石毅、徐家亮、黄少龙、季本涵等名家均予以积极响应,分别惠赐了他们的作品,使得本书从学理上提升了品位和档次。 朱鹤洲、周明华老师援助了他们最有感悟与心得的文章;《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先生的文章是石毅先生特别推荐的。 这些文章的视野、境界、情怀、功底、价值等等毋需我赘言,特别是三位前辈分别以88、87、80岁的高龄来亲自命笔,来为棋学奉献智谋,真的使人有难以言表的感动。前辈们的大师情怀让我们感知到了棋界一股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和生命力在不断的延续,这是棋道变为宽广的高速公路、甚至是联通世界的一带一路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象棋的历史应该记住这些倾尽全力,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象棋事业、且成果卓著、业绩斐然的前辈们! 四 一个新闻人没有理由炒别人的熟饭,原创而且是有价值的原创是最基本的谱着。 微文记世、瞬间永恒,是我一年来对微传播的继续实践与探求。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一个新闻学者永远的责任担当就是让我们曾经经历和感受到的可歌可泣的生活、以我们独到的发现和独家的文字表达而成为历史。 微文如何能够微言大义、能够记世,能够现象本质、能够启发寓意;瞬间如何能够永恒,一件微作品该怎样泼墨、怎样写实、怎样留白;笔功应该如何磨练、如何求精、如何彰显自我;心声如何体现大家的共鸣、如何喊出时代的强音、如何留下历史的对白等等,都包括在了微文记世、瞬间永恒这部分内容之中。 这是我一年的生活,也是我一年来云游的脚步、学术的思考、感悟的交汇。在这里,我已经分不清我是研究棋道,还是研究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中能够有这样美妙的融合,或许是一个由新闻学者创建棋学的天意! 这些微传播翔实地给我的生命进行了一个备注,同时也给了一个新闻人做一个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精进的实践者和探路者的机会。 较之有些人靠嘴、有些人靠舌头、有些人靠爹、有些人靠身体、有些人靠钱等,我只能靠自己手中的秃笔! 不管怎么说,一个不会观察、不会聚焦、不会写、不能用笔说话的新闻人,连一个只会背谱、机械走子、赢不知赢在哪里、输不知输在何处的三流棋手也不如。 媒体关注大众点评是《棋道微传播》出版之后媒体对作品的举荐,人民网、文汇报、中国象棋大师网等媒体和方汉奇、胡荣华、石毅、徐天红等名家对《棋道微传播》的肯定,是我续写《棋道再传播》的理论依据,也是本书能够在短短的一年之后即与读者见面的最直接的胜负手。 五 本书最有创意的内容是棋学观点的提出和论证。 2017年6月16日,我在上海川沙古镇举行的首届文化传播棋道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演讲中,明确地提出并阐释了创立棋学的观点。 棋学不是棋的学问而是棋的学科,就是在完善了它的棋史、棋理、棋实践(一个学科的史学、原理、应用等基本要素)的整合与升变之后,让它登堂入室,真正地成为与音乐、美术、数学、物理、文学、哲学、美学、 马克思主义等一样的学科,能够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能够有职业、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的培养层级,能够成为显学。棋道社会学理经纶专论新闻广角全景等内容就是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创设棋学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还比较艰苦。但既然历史把机遇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唱好这出楚汉新曲。 六 特别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对出版本书的支持。本书能够荣请杨柏伟先生亲自掌勺,由他来选材、配料、刀工、烹制,想必会合胃众人。因为柏伟编辑是资深的出版名家,由他策划、责编的图书,特别是棋牌、书画、文史等方面的图书,已广为受众接受和市场认可。 我和柏伟编辑及诸多高校和棋界人士认为,《棋道再传播》是我们传播棋文化,创建棋学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我们不敢滞缓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一场光复、弘扬与创建相结合的鏖战,所以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需要诸位看官的掌声鼓励与喝彩加油! 李建新 2018年1月5日 上海 一打斋 李建新: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象棋协会会长;兼任《棋友》杂志社副总编,长三角象棋联谊会秘书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在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等新闻学三个主要的学科领域有突破性、首*性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着力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创设棋学的设想并有诸多的实际行动。 自序 棋道通天泽世广 理论自信建棋学 /李建新 1 ◆国粹聚首 名家题贺◆ 0 翰墨雅贺 国学立魂 / 3 1 方汉奇 题贺 / 9 2 石 毅 题贺 / 10 3 张 勇 题贺 / 12 4 王巨寿 书贺 / 13 5 宋富盛 书贺 / 16 6 李才旺 书贺 / 18 7 朱鹏高 书贺 / 19 8 黄福霆 书画同贺 / 20 9 刘克明 书贺 / 21 10 张长虹 书贺 / 24 11 姚 铭 书贺 / 25 12 黄渊青 书贺 / 26 13 殷嘉祚 书贺 / 27 14 黄 炜 书贺 / 28 15 感怀李建新先生任《棋友》副总编 / 马殿荣 / 29 16 贺李建新老师任《棋友》副总编辑 / 季林雄 / 30 17 李建新 咏棋芳华 / 31 ◆名家专论 旗舰导航◆ 1 已雨绸缪犹未迟 / 石 毅 / 35 2 关于象棋的起源 / 徐家亮 / 37 3 象棋的本质与灵魂 / 黄少龙 / 48 4 北宋象棋新论 / 季本涵 / 50 5 点赞象棋八大家 感言排局我得益 / 朱鹤洲 / 56 6 象棋推广宜从青少年抓起 / 李中文 / 60 7 名家题签象棋谱拾遗 / 周明华 / 62 ◆特别关注 勠力同心◆ 1 上海大学工会:鼓励支持棋学研究、助力研究型大学的创建 / 69 2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全力支持棋学创建、拓展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 / 71 3 《棋友》杂志社:棋学应该成为一门显 学 / 74 4 中青旅集团上海控股有限公司: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支持棋学创 建 / 76 5 肖福根:十年车马为棋 学 / 81 6 海门市棋类协会:创办县级棋类联赛,扎根基层弘扬棋道 / 85 7 湖州棋类协会:乐见棋学入湖州 / 87 8 昆山市象棋协会:高度认知象棋魔力,实践助力棋学创建 / 90 ◆棋道社会 学理经纶◆ 1 《棋道与社会》之一:棋道与社会生存 / 95 2 《棋道与社会》之二:棋理与艺术创造 / 97 3 《棋道与社会》之三:棋规与自我约束 / 99 4 《棋道与社会》之四:棋战与兵家智慧 / 101 5 《棋道与社会》之五:棋友与天下一家 / 103 6 《棋道与社会》之六:棋运与家国荣辱 / 105 7 《棋道与社会》之七:棋品与人生修养 / 107 8 《棋道与社会》之八:棋赛与联通天下 / 110 9 《棋道与社会》之九:棋风与融合之道 / 113 10 《棋道与社会》之十:棋赋与烘云托月 / 116 11 《棋道与社会》之十一:棋赛与主办经 营 / 119 12 《棋道与社会》之十二:棋人与九友合体 / 121 13 《棋道与社会》之十三:棋艺与野马操 田 / 123 14 《棋道与社会》之十四:棋技与蚯蚓降 龙 / 124 15 《棋道与社会》之十五:棋趣与七星聚 会 / 125 16 《棋道与社会》之十六:棋修与千里独行 / 126 17 《棋道与社会》之十七:棋胜与秘笈套路 / 127 18 《棋道与社会》之十八:棋败与轻敌随手 / 130 19 《棋道与社会》之十九:棋权与政治映像 / 132 20 《棋道与社会》之二十:棋学与登堂入室 / 135 ◆专论新闻 广角全景◆ 1 创设棋学的三点思考 / 141 2 象棋文化的个例挖掘 / 144 3 棋道:新闻人值得效法的借用法 则 / 154 4 按习老的嘱咐办《棋 友》 / 166 5 还愿习老 / 171 6 对15位特级大师的一堂课 / 174 7 象棋是社会的稳定器 / 181 8 胡荣华:下棋就是精品创 造 / 185 9 柳大华:布道指道 / 188 10 李来群:棋有道 艺无涯 / 191 11 徐天红: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 / 194 12 弈趣与学理 / 198 13 《棋道微传播》与新春感赋 / 201 14 遥望碧桂园 / 207 15 标杆碧桂园 / 210 16 棋人重九 友 / 214 17 菊花棋战 / 217 18 上海大学复旦大学象棋交流赛 / 220 19 沪上名校交流:象棋应该走入和走出校园 / 222 20 文化传播棋道研究院开园微记 / 226 21 文化传播棋道研究院开园百日微记兼文化传播棋道研究公开征文 / 228 22 上海老年象棋的一面旗帜 / 230 23 首届文化传播棋道学术研讨会综述 / 朱 红 / 232 24 棋友杯历史的荣耀与盛世的召唤 / 238 25 一岁文传棋院 千秋万象世界 / 241 26 上海大学同济大学象棋交流比赛:棋赛迎春 / 243 ◆小荷尖角 接力来人◆ 1 黄少龙先生的象棋文化和象棋人生 / 曹恒轩 / 249 2 好建筑是结构美与内外美的统一 / 李玮楠 / 253 3 象棋的高雅在于寓教于乐 / 李玮楠 / 258 4 和之思 / 马竞爽 / 262 5 棋的温 情 / 朱 红 / 266 6 读解象棋:缘源渊愿 / 刘子婧 / 269 7 吃为求饱 棋可解忧 / 原亚英 / 275 8 棋盘小,棋道大 / 汪海燕 / 277 9 对弈与鸿 儒 / 李美玲 / 280 ◆微文记世 瞬间永恒◆ 1 回赠石老 / 285 2 复旦大学建校111周年 / 288 3 二度探寻岳麓书院 / 290 4 魅力湘西 / 292 5 争胜拒败和亦乐 / 294 6 上海天津书法交流展 / 296 7 上海临港新城文化研讨 / 298 8 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首卷出版 / 300 9 民国新闻史研究新感 / 301 10 香港国际会议初感 / 304 11 建议维多利亚港改名 / 306 12 香港太平山顶 / 308 13 观摩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 赛 / 310 14 大场棋协2017年名流聚会 / 312 15 小年夜迎春笔会 / 314 16 《时间》:2017年春节 / 316 17 书画精品高端研讨 / 317 18 贺石毅先生荣获中国象棋协会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 319 19 踏青周庄 / 320 20 大场兵卒情 / 323 21 为《棋道》续集擘划美兰湖 / 324 22 沪京千里一日还 / 326 23 清明怀祖 / 328 24 乐借平台淡看名 / 329 25 看 海 / 330 26 宁波会议 / 332 27 雨中赴宁波 / 334 28 溪口蒋公 / 336 29 走马石泉杯 / 338 30 咏 棋 / 340 31 新文运动 / 342 32 夜话李来群 / 344 33 2017年上海大学留学生嘉年华 / 345 34 奔波劳形为哪 般? / 348 35 致敬前辈黄少龙 / 350 36 《大风 歌》 / 351 37 日本长崎观弈 / 352 38 华万杯上海市老年象棋团体邀请赛 / 354 39 生 日 / 356 40 上海大学新闻教育30年 / 357 41 高考日 / 359 42 天净沙棋思 / 361 43 浦水棋学流 / 363 44 书画名家黄福霆 / 365 45 首次到云南 / 366 46 云南石林 / 367 47 仰拜西南联大 / 369 48 滇 池 / 372 49 热会睦邻 杯 / 374 50 棋学大暑陆家 / 376 51 上海川沙杯:战高温,升棋温 / 379 52 夜观文峰桥 / 382 53 屯溪两晚 / 384 54 篁岭顿悟 / 386 55 雨中游黄山 / 388 56 浦东离愁(两 首) / 390 57 深秋顾杭州 / 392 58 天元大厦34楼巡视杭州 / 394 59 创设棋学演讲之后 / 396 60 锦江履新 / 398 61 庆祝中国第18个记者节 / 400 62 祝贺导师钱文霖先生八十寿辰 / 402 63 2017周庄杯全国象棋公开赛 / 403 64 赴海南道中 / 405 65 海口赏绿 / 407 66 泣五 公 / 409 67 独访海口美贯村 / 411 68 别海口 / 414 69 观赛第六届碧桂园杯 / 416 70 贺王天一碧桂园杯首胜 / 418 71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 419 72 《芳华》观后 / 421 ◆媒体关注 大众点评◆ 1 《棋道微传播》出版:看似聚焦棋道实则关注社会 / 人民网读书频道 / 427 2 洞悉棋道的借用法则,棋理都是生活经验 / 文汇APP / 428 3 新闻学泰斗方汉奇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方汉奇 / 433 4 特级大师胡荣华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胡荣华 / 435 5 红色书法家石毅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石 毅 / 438 6 特级大师、江苏棋院副院长徐天红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徐天红 / 441 7 长三角象棋联谊会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443 8 《棋友》杂志特别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446 9 中国象棋大师网特别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447 10 1 15位全国冠军、特级大师祝贺《棋道微传播》出版 / 449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