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章,围绕脱困、脱贫到转型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从理论上剖析了万山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转型的基本逻辑,系统总结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切;再现了万山区在转型过程中如何破解资源诅咒,消除锁定效应,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历程;前瞻性思考了万山在经历了发展观念、结构形态、乃至运行模式的调整与转变之后,后脱贫、后小康时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连玉明,工学博士、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铜仁市委市政府首席顾问。
导 论
第一章 为什么是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路径依赖与转型战略001
  第一节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054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世界性难题055
    二、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四种主要模式066
    三、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072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战略与成效评价079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079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效与评价体系的构建085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092
  第三节 看万山红遍:万山转型问题的典型性102
    一、脱贫脱困是万山转型的首要任务103
    二、政策叠加优势是万山转型最大的支撑107
    三、绿水青山是万山转型的底线115
第二章 脱困、脱贫与转型发展
  第一节 转型共识与转型效能125
    一、理念,从思想转变到作风转变126
    二、速度,从决策力到执行力129
    三、实干,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132
  第二节 从脱困到脱贫的转型实践137
    一、“输血”脱困与“造血”脱贫138
    二、练好内功和借助外力141
    三、讲习所、春晖社与第一书记147
  第三节 产业原地转型与城市异地转型157
    一、“九丰农业+”创新大棚模式158
    二、朱砂古镇推动文旅融合161
    三、农村电商重塑产业形态165
    四、谢桥新城提升城市品质168
    五、未来丹都引领城乡一体171
第三章 重构与重生:转型规律再认识
  第一节 从转型到后转型的三大跨越177
    一、土地流转: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177
    二、人力资源:从“打工潮”到“返乡潮”183
    三、基层政权:从村民自治到多元治理190
  第二节 “转型之转型”的三个逻辑 195
    一、历史逻辑:由资源替代产业到现代制造与服务 196
    二、实践逻辑: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体 199
    三、理论逻辑:从基础设施硬环境到体制机制软环境 205
  第三节 后转型价值链的三个重构 209
    一、新能源:多层次产业体系 210
    二、新农业:多维度结构转型 215
    三、新文旅:多元化融合范式 223
第四章 转型再平衡:从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到社会转型
  第一节 获得感:迈向全面小康的公共服务235
    一、就业优先看政策236
    二、普惠教育靠投入241
    三、医养结合搭平台247
  第二节 幸福感: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城乡融合254
    一、老村与乡愁255
    二、社区与家园260
    三、公园与城市266
  第三节 安全感:转型中的社会治理274
    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275
    二、做好防灾减灾救灾278
    三、加强环境污染防治283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跳出转型看未来
  第一节 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的接力289
    一、以“多规合一”推动六种类型乡村分类规划建设291
    二、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绿色农业发展295
    三、以乡村旅居推动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建设297
  第二节 文化盛兴:创新世界丹都的价值300
    一、以朱砂产业园为载体创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区301
    二、以万山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建设世界著名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308
    三、以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为支撑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311
  第三节 特区复兴:放大协同开放的优势317
    一、下协作棋:探索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新模式317
    二、打创新牌:融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320
    三、走开放路:与重庆、湖南等周边区域共建南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322
结语 看万山红遍的实践之美329
专业术语341
地名索引349
参考文献353
后记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