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华文集》精选了汪懋华院士1983-2012年间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术报告会、报刊等发表的论文74篇,分为4个部分:农业工程科技教育发展研究、信息科技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精细农业发展与科技研究、电子信息科技农业应用研究。论文展示了汪懋华院士对我国农业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多角度反映了汪懋华院士在农业电子与信息化技术、精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论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于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汪懋华文集》编选委员会
序言
汪懋华院士简介
Introduction to Professor Wang Maohua
第一部分 农业工程科技教育发展研究
农业工程学科和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
微电子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发展与加强研究开发工作雏议
加强国际交流开拓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工作新局面
农业院校工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实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工程科学技术——以色列、荷兰科技考察观感
工厂化农业的发展与工程科技创新
欠发达地区农业装备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现代农业要有现代农机流通做支撑
把握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o Suppor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hina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or Agriculture
Opportun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ransfer of Technologies from Develop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Experiences and Results in Asia and Far-East: The Case of P. R. China
Engineering Needs for the Next 25 Years-The Trend and Prospect in P. R. China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第二部分 信息科技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信息技术革命与持续农业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研究的思考
农业中的信息科学
信息科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电子信息科技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推进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三农”服务和提升产业技术发展的思考
物联网农业领域应用发展对现代科学仪器的需求
农业机器人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ters the Roadmap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Roadmap of ICT for Agriculture and Precision Farming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ICT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ireless Sensors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Industry-Recent Developmept and Future Perspective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Considerations for E-Commerc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第三部分 精细农业发展与科技研究
精确农业研究的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精细农作”——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
“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
“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精细农业”技术发展与农业装备技术创新
“精细农作”技术发展与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系列讲座
精细农业发展研究的思考
关于精细农业试验示范与发展研究的思考
一种土壤电导率测量方法的数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3S技术在农田基础地图测绘与更新中的集成应用
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误差分析
激光平地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大有可为
基于GPS和GIS的土地整理现场调查技术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糊控制的农用车辆路线跟踪
Possible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Threshold of the New Millenmum
Practical Practise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Prioriti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 R. China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Managing Variability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Effectiveness of a Polarized I_aser Light in Soil Moisture-Content Measurement
……
第四部分 电子信息科技农业应用研究
附录
以色列温室花农对国际市场都很敏感,十分重视品种选育和研究市场需求趋势,专业化生产性强。我们考察了两个农户温室花卉专业户,一是丹兹格尔(DANZIGER)花卉农场,属于莫沙夫(农业合作社)的“满天星”花卉育苗专业户,主要是培育销售花卉小苗及盆花,80%产品自己经营出口,远销南北美,温室共有60000m2,年销售额达1000万美元。农场由两夫妇和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共同经营,雇佣150~170人管理农场,雇佣的高级技术人员月工资3300美元(另20%浮动工资),中等工人月工资1600美元,女工月工资700美元,小时临时工工资4美元。上交收入所得税30%~50%。据主人介绍,最近新建立的2000m2壹级全自动温室基本建设投资合100美元/mz。据估计,玫瑰花卉温室投资35美元/m2,苗圃温室投资一般80~200美元/m2,一般花卉温室投资10美元/m2。农场还设有4个中央储存库和14个产品冷藏室,固定资产达500万美元。另一是SHEMI柁卉家庭农场,专营“康乃馨”育种、育苗,有70个品种之多。以培育种苗为主(80%),另经营小苗与切花(20%),种苗销往31个国家,有4.33hm2(65亩)温室。雇佣100名固定工和50名小时临时工,每年以10%的总收入支持R&D。以色列设施园艺的发展是与工程设施装备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已有数十家专业化很强的温室园艺设施工业,不但为以色列自身的发展而且向国际市场提供多种类型的工业产品。以色列的奶牛产业也十分发达。以色列几乎没有草场,奶牛场主要在基布兹(平均饲养规模300头)和莫沙夫(平均饲养规模约30头)发展,靠配合饲料和青贮喂养,很相似于我国以农区发展奶牛业为主的饲养方式。1996年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达10198kg,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主要经验是工业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方式,普及三次挤奶,适于热带气候的奶牛品种选育,科学的配合饲料调制和计算机控制饲料配给系统的普遍使用,使得以色列的鲜奶及奶制品产量大大超过其国内消费需求。据我们考察的一个莫沙夫奶牛养殖户,每头奶牛的年利润可达1500美元,莫沙夫去年奶牛养殖户平均年利润达35000美元。
综合对荷、以两国工厂化农业技术的考察认为:现代温室综合配套工程设施技术和集约化奶牛场自动化设施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趋稳定与成熟。我国北方地区80年代曾引进过荷兰玻璃温室,其能耗高、投资大,不大切合我国自然气候和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荷兰的奶牛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也曾引进试用,未获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属技术因素,而与我国奶牛场管理水平、知识化程度和技术创新意识密切相关,其应用开发技术,我国并非没有经验和基础,只是奶牛产业尚未形成吸收这一先进技术系统的实际要求。以色列的设施产业化技术与经验更值得我国农业科技界加以认真研究。我国科技与产业界对工厂化设施农业配套工程技术体系的认识也是具有较好理解的,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基础性产业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普遍存在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倾向,因此产品质量长期停滞于低水平重复,缺乏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动力。政府也缺乏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性扶持。亟有必要在实践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特别对以色列发展工厂化设施农业的系统经验与支持技术加以深入研究,既不照抄、照搬外国经验,又不拒绝先进的技术思想,要大力提倡基于国情的技术创新意识,依靠我们的科技队伍和产业技术力量,是完全可以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