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实验研究概论/骨质疏松研究丛书·基础编》是作者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在骨质疏松症研究方面的成果,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医学关于骨质疏松的认识及药物研究的情况;全面阐述了骨质疏松相关的骨矿、钙磷代谢调节、骨形成、骨吸收的检查以及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检测技术;着重对骨质疏松相关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动物模型和科研设计、骨骼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及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当前的研究热点,如细胞相关信息通路进行详细的介绍。
《骨质疏松实验研究概论/骨质疏松研究丛书·基础编》可供骨伤科、内分泌科、妇科、老年科、检验科、放射科、中医科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骨质疏松基础研究和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涉及骨科、儿科、妇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被称作“寂静的杀手”,也被称为“具有老年期影响的儿科疾病”。本套丛书旨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形式,从基础、临床、科普三个层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全面的解析,让广大读者了解骨质疏松症,认知“骨松君”的可怕之处,明白其可防可治,更教会大家从生活中拿起健康武器修筑骨健康长城,练就“骨坚强”御敌于国门之外。
本套丛书分基础编、临床编、科普编,共有9本,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本丛书的构思、编辑、出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科研、教学、科普教育都有着不寻常的意义。我们更是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将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益。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足和错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黄宏兴,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奖8项。曾获酋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等各级荣誉称号2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
第一章 现代医学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
一、内分泌因素
二、遗传基因
三、免疫功能
四、营养状态
五、物理因素
六、其他因素
第三节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一、骨形成生化标志物
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基础
一、骨细胞
二、成骨细胞
三、破骨细胞
第二章 中医药相关研究
第一节 病因病机学研究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二、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分型研究
第三章 药物研究
第一节 促进骨形成药物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锶盐
三、氟化物
四、他汀类药物
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六、雄激素
七、人类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
第二节 抑制骨吸收药物
一、双磷酸盐
二、雌激素替代疗法
三、降钙素
四、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
五、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抑制剂
第三节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一、单味药物及药效成分
二、组方中药及药效成分
三、中成药
……
第四章 骨质疏松症检测技木研究
第五章 与骨矿、钙磷代谢调节、骨形成、骨吸收有关的检查
第六章 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和科研设计
第七章 骨质疏松相关经典通路的研究及进展
第八章 基因多态性分析
第九章 骨骼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第十章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
第十一章 骨质疏松实验研究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