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以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为论题,首先,系统地阐释了财政支持扶贫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解构了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其次,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剖析,重点考察了财政扶贫的实践情况:再次,以调研获得的广西54个贫困县数据为例,对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定量评价了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效率,并深入剖析了相关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效率的相关建议,供扶贫决策和执行部门参考。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消除贫困、追求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历史。反贫困是人类社会自始以来的共同任务。匮乏或短缺是贫困的外显,也是贫困的基本特征。从扶贫实践来看,贫困人口的脱贫首先表现为收入上的脱贫。收入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的综合反映。财政扶贫则是利用财政资金开展扶贫的所有扶贫行为的总称。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积极介入扶贫行动,不仅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而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书以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作为论题,结合财政扶贫实践现状,遵循“理论构建一实证分析一对策探索”的基本思路开展研究。首先,阐释了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其次,系统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收入分配现状,并在梳理我国扶贫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财政扶贫实践情况;再次,以广西54个贫困县为例,对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定量评价了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效率,并深入剖析了相关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效率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财政扶贫具备收入分配功能。从路径上来看,财政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改善贫困人群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高他们的收入,或者为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帮扶,减少他们的各项支出,从而实现减贫;另一方面则是由财政支出借助中间媒介减贫。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政府在运用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进行扶贫的过程中,对居民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和效果,本质上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效应具有双向性,既可能缩小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收入差距。对于财政扶贫的收入分配效应判定,除了传统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调节维度之外,还应该包含减贫效应维度,这是由反贫困实践中的贫困线要求所决定的。
朱良华,湖北仙挑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上。主要研究方向:财政扶贫、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源开发。人选“广西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并在巾南财经政法大学访问学习。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地厅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曾在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上生暨青年学术论坛上获得:等奖1项,在广西行政管理学会2018年年会髑“改革开放40年与城乡治理变迁”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1项,住广西青年学术年会、广两社科学术年会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多次被评为梧州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
导论
第一章 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节 财政支持扶贫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财政扶贫的作用机制与路径
第四节 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效应的机理
第二章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村贫困现状
第二节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现状
第三节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第四节 连片特困区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第三章 我国财政扶贫实践考察
第一节 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我国财政扶贫的现行政策安排
第三节 财政扶贫的主要参与路径
第四节 我国财政扶贫的资金投入
第五节 当前财政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财政扶贫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
第一节 广西财政扶贫实践现状
第二节 财政扶贫资金的收入分配整体效应分析
第三节 财政扶贫资金来源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第四节 财政扶贫资金结构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第五章 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的效率评价:基于广西的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评价分析
第三节 财政扶贫调节收入分配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改善财政扶贫收入分配效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财政扶贫指导思想
第二节 优化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机制
第三节 改善财政扶贫收入分配效应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