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以记事存史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客观、公正、真实地记述玉树藏族自治州区域内的自然概况、水利发展历程等。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为首编本,上起1951年,下至2017年,重点记述玉树藏族自治州建政以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历史。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以概述、大事记开篇,下分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水电工程建设等15章正文,附录殿后,以编后记结尾。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以文为主,辅以图和照片,并集于志首,表格附于正文相关部分。结构为章、节、目、子目四个层次。在编纂上,立足全州,总揽六县(市)。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除概述及章下无题序有适度议论外,其他据事直书、述而不论。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称谓、数字数据、时间表述、计量单位、图(照片)、表和引文注释等的使用,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执行。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各项主要数据以州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为准,州统计局所缺漏者,则采用省级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的数据。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使用的行政区、机关和地名均采用当时名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巍巍唐古拉山,莽莽昆仑山,南北对峙,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浩浩澜沧江,发源其间,故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和“中华水塔”等美誉。白雪皑皑的雪山冰川,辽阔无垠的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傲然耸立的群峰,构成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在青藏高原风格独特的地理区域。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民,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执着追求的精神,不断了解和认识这里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土壤植被、河流水系等,智慧地利用天时地利和把握自然规律,创造发展了自己的水利史,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作用,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为全面展示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事业的内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发展历程,彰显玉树藏族自治州干部群众的治水业绩,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局于2016年12月成立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1951-2017)》编纂委员会,委托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更名为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写该志书。编纂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历时二载,数易其稿,并经有关专家学者评审,终于使这部50多万字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付梓。
《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志》的编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评从史出、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立足当代、详近略远、详独略同、详主略次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水利事业,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史上第一部志书,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价值。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三节 气候条件
第四节 地质环境
第五节 土壤植被
第六节 地震
第七节 河湖水系
第八节 水文
第九节 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
第二章 水资源
第一节 水资源状况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
第四节 水资源配置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
第六节 水资源管理
第三章 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节 水利工程基本概况
第二节 水库工程
第三节 以工代赈项目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五节 水利工程设施维修改造
第六节 水源工程
第七节 灌溉工程
第八节 农牧区水利工程及配套工程
第九节 人畜饮水工程
第四章 水电工程建设
第一节 水能资源
第二节 重点水电站工程
第三节 农村小水电
第四节 以电代燃料项目
第五节 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
第六节 其他电力工程
第五章 水土保持
第一节 水土流失
第二节 重点水土保持工作
第三节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与监测
第四节 水土保持成果项目
第六章 防汛抗旱
第一节 防汛抗旱机构
第二节 防汛抗旱专用物资配备
第三节 洪水雪灾
第四节 河道防洪与治理
第五节 抗涝(洪)救灾抢险纪实
第六节 抗旱
第七章 水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水生态
第二节 水文景观及水文化
第三节 政策文件与纪实
第四节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
第八章 水文事业
第一节 水文站及水文巡测站
第二节 水文测验
第三节 水环境监测与整治
第九章 科技与教育
第一节 水利职工教育
第二节 水事宣传活动
第三节 水利科技
第十章 水利管理
第一节 水利计划管理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
第三节 小水电工程管理
第四节 工程建设管理
第十一章 水利改革
第一节 水利法治
第二节 水利机制
第十二章 灾后重建
第一节 灾后重建规划
第二节 灾后重建机构
第三节 水文应急监测及基础设施
第四节 震损水利工程及险情处置方案
第五节 水土保持灾后重建
第六节 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重点项目
第七节 灾后重建成果
第十三章 水利投资与水利扶贫
第一节 水利投资
第二节 水利扶贫
第十四章 机构与队伍
第一节 水利机构
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十五章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一节 先进集体
第二节 先进个人
附录
一、水利文献选录
二、水利碑文
三、三江源国家公园之玉树藏族自治州园区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