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是陈穉常的力作。全书采用神话传说、天文生物、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资料,用轻松通俗的文笔与章回小说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再现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
《中国上古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从地球上出现生物讲起,勾勒古猿的进化、人类的出现,介绍传说中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演绎夏、商、周三代,截止于西周灭亡。
《中国上古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出版之初,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曾被列入全国学生必读书目,至今仍是上古历史通俗读物好选择之一。
《秦楚演义》全书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写起,历叙胡亥二世、子婴登位,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截止于刘邦称帝。徐福海外求仙、黄石公授书张良、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千古流传的故事都在其中。《中国上古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叙事清晰,文笔生动,历史知识丰富,是一本优秀的历史读物。
这还是“九一八”事变的前夕,我在北京任教的时候,因为目击时艰,认识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企图,感到必须发扬爱国主义;发扬爱国主义又必须提高广大人民对祖国的亲切认识;而发展通俗书刊,对提高广大人民的爱国认识将发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一向就很重视这方面,尤其感觉到历史演义在广大群众中所起的重大影响,它是被压迫民族英勇斗争时候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所以,二十多年来我发愿要编出一部中国通史演义,来供应大众的需要。
但是,当时由于教务忙碌,自己没有工夫动笔,虽然有这种思想,却不易实现。有时和朋友们谈到,很多人都感到这部书的确需要,尤其是青年们有热烈的要求。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太艰巨的工作,而且中国田野考古工作刚刚开始,新史学还没有建立,要写一部通史演义谈何容易;除非再等二百年,才有正确史料可以依据,许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也可有适当的解决,那时写来才不会有重大的错误。
当然,这种见解也有它的道理,可是这仅足以代表专家的愿望。在那样危急存亡的黑暗时代,提起笔杆来启发群众的爱国思想,正和拿起枪杆来捍卫祖国是同等的迫切事情,哪能等到一二百年之后!现在史料不完备是事实,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是事实,可是普通的历史常识却是每一个人民所不能不具有的呀!譬如钢骨水泥的大厦固然是近代化的建筑,是最理想的居住处所;但在条件还没有具备之前,为了一般的迫切需要,也尽可先盖个能蔽风雨的茅庐。
我抱了这种希望,随时都在留意机会。有一天,在《燕大月刊》里,发见了郑侃嬨女士的一篇讽刺性的小说,写得非常生动,激起了我的共鸣,我便请她在我当时所主持的通俗读物编刊社里,写了几篇通俗的历史人物传记,陆续在《大公报》的《史学周刊》和《申报》的《通俗讲座》里发表。郑女士的文字清健流畅,描写人物栩栩如生,颇得一般读者的好评。那时我打算先由个别人物写起,将来再加工整理,改写通史演义。不料“七七”事变突然起来,抗战方兴,通俗读物社辗转流徙以至停办;郑女士也仓促南下,在港病殁,使我失去了一个最良好的同志,伤痛到了极点。编写通史演义的梦想也只得暂时中断。
抗战期间,我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又看穿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贪污腐化,既不愿意进政界,也不愿意留在学界,索性和几位出版界人士组织了大中国图书局,从事出版事业。那时就约了吕叔达先生开始写作《中国通史演义》。吕先生心无旁骛地费了七年工夫,从上古直写到太平天国,写了一百五十万字,但还没有全部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明的太阳普照着一切,也照亮了整个历史界。过去许多由于立场错误而发生的错误观点,都被显示出来而得到了批判和纠正。我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到马列主义历史观点和方法的正确,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对发扬爱国主义、认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祖国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随着新中国所展开的文化建设中,通俗历史小说是全国人民十分需要的读物。因此,我又约了陈穉常女士将吕先生原稿改写。陈女士因为吕先生原稿上的古史部分只有一万多字,感到发挥不够,提议另起炉灶,把它扩充到三十万字,特别要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酷爱自由、反抗侵略和黑暗统治等光荣传统的描写。我觉得这个意见很对,便约她先写一部《上古史演义》,以后再分册来写。
陈女士本来是研究历史的,对各方面的上古史料都曾注意和阅读。她对古典经籍很爱好,又喜欢写作。我觉得约她来做这工作,是很适宜的。她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搜罗新旧史料,细致考虑,排比穿插,很费了一番心力。
一九五二年全书脱稿,由章丹枫先生和我校订了一遍。为了慎重起见,大中国图书局又印了样本一百册,分送各方面征求意见。根据了各方面所提的意见,再由平心先生、丹枫先生、陈女士本人和我加以修订,方才交由四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因为大中国图书局为了专业化,已把通俗历史并入四联了。二十多年的愿望到这时才算有了一小部分的结果;虽然全部通史演义的告成还有待于将来的很大努力,可是第一块奠基石已算开始安置了。
当然,这块奠基石决不是没有缺点的;相反的,缺点一定是很多。因为通史演义本来就不容易写,尤其是上古史演义,在二千年前的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感到史料不足,难以下笔,何况再经过二千多年的散佚和涂饰!二千年后的今天,要想恢复古史的全貌,那就像捡拾了一部分古瓷残片要想把它们拼成整个原物一般:拼的时候,当然不免花费许多补苴涂附的工夫,可是即使挖空心思,尽力做去,结果也决不能和原物完全相同。因为上古史本来就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史学家和经学家争辩了二三千年还没有得到一定的结论;在田野考古还没有得到比较足够的资料以前,一切问题是很难处理的。
但是我们就这样的畏难而退吗?不,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做下去;我们要拿出勇气,坚决地做去。只要这种书是人民所需要的,我们就应该贡献一切精力,抱定信心,向前迈进。这样,或许由于这块不大合乎理想的奠基石,逐渐建筑成一座足蔽风雨的小屋;更许由于这座小屋而引起了另外无数的钢骨水泥的大厦。那么,这块奠基石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希望爱护本书的读者随时指正本书的错误,使它能够逐渐修改。更希望将来考古学长足发展,陆续地填满了上古史的空白,解答了上古史的哑谜,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一座壮丽巍峨的大厦矗立起来!
陈?常(1901-1969),名懋恒,字陈?常。出身于福州螺洲陈氏家族。帝师陈宝琛乃其伯父。陈?常自幼博闻强记,聪颖灵慧,曾熟读《十三经》并能背诵其中的十一经。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受教于顾?刚先生,顾赞其为“一代才女”。1933年,陈毕业后先后执教于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1956年进上海历史研究所,1960年调至上海财经学院,1962年退休。“”中屡遭冲击,1969年因在劳动中摔伤不治去世。曾参加点校《明史》、编写《辞海》,著有《中国上古史演义》《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异》及历史通俗读物多种。
中国上古史演义
序
自序
楔子
回 开天辟地 兴亡何限鱼龙
从猿到人 劳动造成世界
第二回 耕牧溯羲 农千古文明开涿鹿
陶渔终禅让 九州贡赋会涂山
第三回 奋成旅少康恢祖业
失车牛上甲复亲仇
第四回 放桐宫伊尹训新王
行旷野武丁屈贤子
第五回 商纣?黎 东夷始叛
召公听讼 南国兴歌
第六回 奴隶倒戈 牧野战争覆殷祚
农工浮海 中华文化播东邻
第七回 咏鸱?周公诛管叔
戏桐叶史佚戒成王
第八回 莽莽周原狐?寻故寝
滔滔汉水鱼鳖葬雄师
第九回 宴瑶池王母小留骖
围金阙农民大起义
第十回 辅政共和 淮汉武功铭石鼓
倾城一笑 骊山烽火灭宗周
秦楚演义
回 分郡县一统定中华 会圮桥三番约孺子
第二回 马谷种瓜杀机暗伏 仙山求药梦兆何凭
第三回 咸阳市公子衔冤 大泽乡农民起义
第四回 兴张楚陈胜称王 入潼关周文耀武
第五回 立楚后范增献策 识机先宋义论兵
第六回 战钜鹿项羽沉舟 入咸阳刘邦约法
第七回 宴鸿门项庄舞剑 拜大将韩信登坛
第八回 修栈道巧计度陈仓 背绵蔓奇兵拔赵帜
第九回 逞舌辩英布归刘 中反间范增辞楚
第十回 虞美人垓下和歌 楚霸王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