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在社会学视野下系统研究补习教育现象的学术专著。全书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分析了补习教育运行的社会逻辑、社会成因以及处理对策和建议,对推进补习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具体而言,全书分为四大部分:
闫闯,1979年生,辽宁省抚顺市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2005年和2011年分别于吉林大学获得社会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等3项研究课题,出版专著《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社会秩序》,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导论
第一章 社会行动视角下的补习教育性质探讨
第一节 影子教育:补习教育性质的现有认识
第二节 社会行动分析框架
第三节 社会行动分析框架与补习教育性质
第四节 作为“政府活动”的主流教育与作为“社会活动”的补习教育
第二章 补习教育机构面对的逻辑困境及其行为偏差
第一节 社会学新制度学派对于组织环境与逻辑的阐释
第二节 补习教育机构面对的环境与逻辑
第三节 双重逻辑约束下的补习教育机构行为偏差
第四节 合理处理补习教育机构面对的逻辑困境及其行为偏差
第三章 补习教育中的行动者与行动策略
第一节 H补习教育学校:一个补习教育的发生地
第二节 补习教育中的行动者与行动策略
第三节 资本:不同行动策略背后的“无形之手”
第四节 从行动者及其行动策略看补习教育
第四章 补习教育与应试教育
第一节 应试教育:解释补习教育盛行的现有认识
第二节 应试教育:对传统教育制度的片面性观念认识
第三节 应试教育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补习教育与应试教育:互为因果的两者关系
第五章 补习教育与象征性秩序
第一节 解读补习教育盛行现象的另一视角:秩序
第二节 行为与秩序:永恒的话题
第三节 补习教育背后的教育秩序
第四节 象征性秩序的生成机制
第五节 象征性秩序:诸多教育问题的直接根源
第六章 学生参加补习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盛行的补习教育:当前学生参加补习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补习教育:弱势家庭的偏好
第七章 合理对待补习教育
第一节 补习教育:一把双刃剑
第二节 兴利避害:政府在补习教育发展中的作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