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共完成各类图件万余幅,建立成果数据库数千个,提交结题报告百余份。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地构造构架。研究和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为全区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矿产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该计划项目下的一个工作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07-2013年。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承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参加单位有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院6家单位。
项目的目标是全面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的基础上,基本摸清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的“家底”,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勘查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项目具体任务为:①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与资料,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非油气矿产——煤炭、铁、铜、铝、铅、锌、钨、锡、金、锑、稀土、磷、银、铬、锰、镍、钼、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对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估算预测,为研究制定全区矿产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②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本自治区范围内的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成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逐个评价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并进行分类排序,编制本自治区成矿规律与预测图,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③建立并不断完善本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相关数据库,特别是成矿远景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典型矿床数据库,为今后开展矿产勘查的规划部署研究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
项目共分为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7年至2011年3月,2008年完成了全区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以及重力、航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基础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2008-2009年开展典型示范区研究;2010年3月提交了铁、铝两个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成果;2010年6月编制完成全区1:25万标准图幅建造构造图、实际材料图,全区1:50万和1:150的万物探、化探、遥感及自然重砂基础图件;2010年至2011年3月完成了铜、铅、锌、金、钨、锑、稀土、磷及煤等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第二阶段为2011-2012年,完成银、铬、锰、镍、锡、钼、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10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及各专题成果报告。第三阶段为2012年6月-2013年10月,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开展了各专题研究工作,并编写了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力、磁法、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专题报告,在各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成果报告及工作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硫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为第二阶段的工作,项目下设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物探、化探、遥感应用,综合信息集成5个课题,各课题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
内蒙古自治区硫铁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项目还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张宏总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邵积东总工程师多次指导,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王炳铨、姜树叶、袁从建、姚超美、熊先孝、连卫等专家对成果报告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第一章 硫铁矿资源概况
第一节 时空分布规律
第二节 控矿地质条件
第三节 硫铁矿成矿区带划分
第二章 硫铁矿床类型
第一节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特征
第二节 预测类型及预测工作区划分
第三章 硫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第一节 硫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流程
第二节 建造构造特征
第三节 大地构造特征
第四章 硫铁矿典型矿床特征
第一节 典型矿床特征
第二节 地球物理特征
第三节 区域成矿模式
第五章 硫铁矿预测成果
第一节 预测方法类型及预测模型区选择
第二节 预测模型与预测要素
第三节 预测工作区圈定
第四节 *小预测区优选
第五节 预测成果
第六章 硫铁矿资源潜力分析
第一节 硫铁矿预测资源量与资源现状对比
第二节 预测资源量潜力分析
第三节 勘查部署建议
第四节 开发基地划分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