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先驱:张钟俊传》以张钟俊本人的文章、著作、笔记、个人小传,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为主,参照前人的评价和纪念文章,以及他的同事、学生、亲属的采访资料,加上地方史、志等为依据,系统地梳理张院士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传记分中小学时期、交通大学时期、麻省理工学院时期、重庆抗战时期、战后重建时期、发展控制学科时期、引进和发展系统科学时期等几个主要阶段,分别叙述张院士在各个时期的理想志向、学术追求、取得的成就,以及人生际遇。传记还尝试分析他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遭遇挫折的特殊时代背景,以供同仁后辈参考和纪念。
张钟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1915年9月出生于浙江嘉善,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分别于1935年和1938年获工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学业有成后义无反顾地于抗战烽火年代的1938年回国,曾任国立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交通大学教授,并兼任上海市公用局技术室主任。从1940年加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起,到1995年去世,张先生在交通大学教育、科研战线上辛勤耕耘了整整55年。作为我国自动控制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张先生不仅对我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经济控制论等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以科学家、教育家的眼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着我校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为我校控制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先生注重身教言传,是我校优秀人才的培育师。早在20世纪40年代,张先生领导的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有24人顺利毕业,他们日后都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教育界的栋梁。在20世纪80年代恢复招收研究生之后,张先生在自动控制系建立了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他以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热情引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坚持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教育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研究生,充分展现出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导师风范。
张先生是我校前沿科学研究的引领者。早在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工作时,他就讲授并指导学生开展网络综合、自动控制等前沿科学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他积极传播新兴的现代控制理论并用以解决惯性导航问题。1981年设立博士点后,张先生根据国际学术和科技发展的动向,以深邃的洞察力引领和鼓励博士生探索新的学科前沿方向,在大系统理论、预测控制、广义系统、多目标决策、鲁棒控制、机器人等新兴学科的前沿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提升了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学科的学术地位。
张先生是我校学科建设的先行者。在首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后,张先生于1988年11月领导编制了《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重点学科发展规划(1989-1993)》,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及具体措施,是国内高校控制学科和上海交通大学校内出现最早的学科建设规划。张先生作为老一辈的控制学科带头人,注重提携后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形成了一支在校内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张先生对学科建设的深邃理解和丰富实践是后人建设一流学科的宝贵财富。
张先生是我校国际学术交流的带路人。作为老一辈的“海归”,他深深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国际化大环境,必须学习和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从1978年秋张先生参加学校首次访美活动开始,他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于国际学术交往,多次利用短暂的出访时间,广交朋友,深入交流,推进合作,扩大交大控制学科和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国际影响。他鼓励师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访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访或讲课,开创了我校控制学科的国际化局面。
张钟俊先生不仅是我国自动控制界的翘楚,更是国家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宝贵财富。张先生传奇、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是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楷模。张先生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是他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爱国荣校、奉献社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鞠躬尽瘁、献身事业、提携后人、甘为人梯的不朽精神。
在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110周年院庆之际,这本《中国控制先驱——张钟俊传》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张先生的生平,反映了张先生对我国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这本传记的出版能使读者更加了解这位老一辈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杰出贡献,学习他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献身事业的精神,以及开拓创新、严格务实的学风和提携后人的品格,这也是我们对张先生最好的纪念。
第一章 童年故乡
吴根越角
谦尊而光
京师龙门
书香联姻
文采英华
震旦三文
程氏义塾
俊杰娴侠
魏塘古风
第二章 嘉兴与南洋
崇文好学
梦想南洋
勤奋自律
梦想远航
第三章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情缘
勤奋与收获
学术与友谊
张钟俊与季文美
张钟俊与顾毓琇
第四章 抗战岁月
归国流离
重拾信心
创办电信研究所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桃李天下
特色与经验
电信网络
甜美婚姻
第五章 电力重建
公用事业局
“二六轰炸”
电力网改造
全面学苏
第六章 控制理论
转向控制科学
控制科学的学术论文
学科建设
学术职务
第七章 交大访美团
访美背景
行程与活动
访问大学与公司
结交校友和华裔学者
购置科研设备
缔结“姐妹学校”
考察美国大学教育
收获与体会
第八章 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系统工程
引入和发展经济控制论
推动系统工程发展
创建系统工程研究所
推动系统工程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
新疆发展规划咨询课题
建立系统工程学术重镇
第九章 教书育人
编译教材
社会影响
人才培养
桃李满园
附录一 张钟俊年表
附录二 张钟俊发表的文章目录
附录三 张钟俊1981年以后指导的研究生及其论文题目
附录四 张钟俊学生及家属纪念文章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