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本源流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总集,创作于前五至前三世纪,经历漫长的传钞过程,先用竹简木片书写,用绳编连,各自独立成篇。先秦诸子著作,传到汉武帝(前一四〇前八七在位)时,书缺简脱,丢失脱漏,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建宫廷藏书制,设钞书机构,收诸子百家著作,充实收藏。公元前二六年,汉成帝(前三二前七年在位)时,以书颇散亡,命刘向(前七七前六)编校诸子。刘向卒,汉哀帝(前六前一年在位)命刘向子刘歆承父业。汉宫收藏先秦《墨子》,是用先秦古文大篆钞写的简牍本,有篇无卷。经刘向、歆校定的《墨子》,转钞为用汉代隶书字体写的帛书,分十五卷。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是汉刘向、刘歆校定汉宫藏简牍书。隋唐有钞本,宋有印本。《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马总《意林》、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焦竑《国史经籍志》等官私史志,著录《墨子》十五卷,是今本《墨子》的源出。明正统十年(一四四五)张宇初等奉命校刊《道藏》,据宋印本,录入《墨子》五十三篇,比《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本,遗失十八篇,剩五十三篇,是以后各种版本的来源,从中可窥见墨学的全貌。以后校注《墨子》,以明刊《道藏》为底本。
二、篇目价值
《墨子》篇目分五组,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组墨经。《道藏》本《墨子》《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是狭义《墨经》。加《大取》、《小取》,共六篇,是广义《墨经》。《墨经》称呼见《庄子?天下》。《庄子?天下》: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晋鲁胜注释狭义《墨经》四篇,称《墨辩》。胡适评价说:《墨辩》六篇,乃是中国古代第一奇书。到了今日,这几篇二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竟成中国古代的第一步奇书了![1]
鲁胜《墨辩注序》:《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区分狭义和广义《墨经》,对文化史的研究,意义非凡。狭义《墨经》,完全从自然本身解释自然,不掺杂任何鬼神迷信,神秘因素,是彻底的无神论,纯粹的科学人文学知识,是墨学发展史上世界级的大进步和历史绝唱。胡适评价:完全没有超自然的、甚至迷信的色彩。这些作品是一个科学时代的产物。[2]
《墨经》专讲科学人文学知识。《经上》讲逻辑、哲学和科学知识,重要概念范畴的定义、划分,列举简单命题,《经说上》展开说明。《经下》讲逻辑、哲学和科学命题、定理、定律,揭示论证理由,论证理由浓缩为几个字,便于诵读记忆,《经说下》展开说明。
《墨经》从专讲逻辑、哲学和科学的意义上说,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典籍,都更有价值。《墨经》作为古代微型百科全书,涵盖各门科学,是墨学精华,全人类优秀遗产,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墨经》是专讲逻辑和科学的元典。《墨经》文辞精练浓缩,产生于战国末。秦汉以后墨家中绝,《墨经》无人问津,成历史绝唱。
梁启超1920年冬,在清华大学讲授国学小史,讲完墨家之论理学(逻辑学)一节后感慨说: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子里二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逻辑)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3]
沈有鼎说:《墨经》的逻辑学是中国学术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两千年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抛弃了这一宝物,让它埋在泥里。[4]1897年孙诒让致信梁启超,称对《经》《说》诸篇,闳意妙旨,所未窥者尚多。说《墨经》学问赅举中西,邮彻旷绝,几于九译乃通,学者罕能尽逮。鼓励梁启超从事《墨经》研究的旷代盛业。梁启超累积三十余年功力,著《墨子学案》和《墨经校释》,终在墨学研究史上树立丰碑。
从《墨经》内容看,是墨子后学,即后期墨家的作品。《墨经》综合融汇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思想成果。墨子死后,分散在各地的墨家学派,分裂为许多小派别、小团体,是相对独立、平等发展的不同学术群体,保持共同的墨者称号,遵奉共同的精神领袖墨翟,宗奉墨子学说(兼爱等),激辩各种学术问题。
《韩非子?显学》: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后期墨家各派,集体编制《墨经》。《墨经》义理深湛,文字精炼,是学派内外反复争辩、切磋琢磨的结果。沈有鼎说《经》和《经说》四篇,是学术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北方之墨者(居齐)的著作,即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所著,论据简括语用说在。《大取》和四篇明显唱对台戏,学说比较原始,涵义丰富,重形式的趋势较弱,是南方之墨者(居楚,河南南部)的著作,论据简括语用其类在。韩非子说,在以上两派之外,还有相夫氏之墨,这一派是西方之墨者(秦国墨者,简称秦墨),不愿意参加以上两派的争论,满足于《小取》完整而简明,但较晚出的辩学体系[5]。
第二组墨论,即墨子十大论题。《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游说各诸侯国君卿大夫,阐发治国方案、政治伦理思想。与《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对应,墨子系统讲解,弟子记录整理。每篇分上、中、下,十篇分为三十篇,有遗失,存二十三篇,内容略同,墨者不同派别传本,后人编辑,是墨学的可靠资料。墨子后学分三派:南方楚国,东方齐鲁,西方秦国,传本不同。汉史学家刘向、刘歆校定《墨子》,成《尚贤》到《非命》十论篇章,是《墨子》论题,归类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军事等,偏政治伦理。
第三组杂论。《墨子》开头一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加《非儒下》,共八篇,是墨学杂论,为刘向、刘歆奉命编校《墨子》的结果,记载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杂论八篇,为墨论余义。《亲士》为《尚贤》余义,《法仪》为《天志》余义,《七患》《辞过》为《节用》余义,《三辩》为《非乐》余义。
第四组墨语。从《耕柱》到《公输》五篇,类似儒家经典《论语》,记墨子与后学和时人的对话,生动真实,妙趣横生,是墨子的言行录和传记资料,研究墨子生平的参考。
第五组墨守。从《备城门》到《杂守》十一篇,讲守城工程设施、武器装备、军事组织和战略战术,属军事学,用墨子和禽滑厘对话体裁写成。其中称子墨子十四次,称禽滑厘三次,称禽子八次,说明墨子大弟子禽滑厘,带门徒,称老师,编著墨守各篇论文。墨子和禽滑厘,在篇中都被称为子,可见其中有墨子再传弟子,禽滑厘弟子加工整理的痕迹,有战国中后期墨子再传弟子的补充,基本思想是墨子和禽滑厘的共同创造。用禽滑厘提问和墨子回答的形式,代表墨子思想。
墨家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产生极大影响,占有重要地位,对今人有非凡的启迪借鉴价值。墨翟倡导兼爱互利,人人平等,有明晰的人文精神。墨翟详论非命尚力的重大理论意义,批判传统天命论,命定论,主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墨子后学诵《墨经》,概括科学知识,定义概念范畴,论证科学原理,有杰出的科学精神。
胡适说,《墨子》是当时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6]狭义《墨经》讲科学,为人类贡献宝贵知识遗产,是现实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百余年来,学人对墨学精义竞相深察,其崇高价值为世人认知。狭义《墨经》,是世界顶级的科学论著,巧传求故究原由,概括天人总规律,是墨学发展带新质的高级阶段,包含深厚的科学人文精神,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今人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价值。
此本为明嘉靖芝城铜活字蓝印本。钤有平阳汪氏藏书印东郡杨绍和字彦合藏书之印东郡杨氏宋存书室珍藏东郡杨氏鉴藏金石书画印宋存书室张一麐等印记。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孙中原
二〇一八年三月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七年版,第二二三、三一页。
[2]胡适:《先秦名学史》,学林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五七页。
[3]梁启超:《墨子学案》,《墨子大全》第二十六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第一四二页。
[4]《沈有鼎文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第三七七页。
[5]《沈有鼎文集》,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第三九三页。
[6]胡适:《先秦名学史》,学林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五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