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煤基低碳技术创新:专利发展、影响因素与推进措施》对煤基低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技术创新规律科学预测技术走势,并从系统思维角度对创新的非技术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借助专利数据,运用专利图表、专利管理地图等专利分析方法,研究煤基低碳领域七大产业链的专利时间变化与其在国际、国内的分布情况;基于TRL评价标准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分析传统煤基领域和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基于专利的技术成熟度分析方法,分析山西省煤基低碳技术领域相对技术优势。下篇从微观创新主体活动视角着手,借助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与扎根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煤基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产业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煤基低碳技术创新:专利发展、影响因素与推进措施》对区域产业定位和企业创新领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山西作为国家煤炭能源基地和典型的高碳经济省份,长期以来,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对山西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路,实施低碳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长期战略选择。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借助专利数据,运用专利图表、专利管理地图等专利分析方法,研究煤基低碳领域七大产业链的专利时间变化与国际、国内分布情况;基于TRL(TechnologyReadinessLevel)评价标准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分析传统煤基领域和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基于专利的技术成熟度分析方法,分析山西省煤基低碳技术领域的相对技术优势。研究得出:①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煤基低碳领域核心技术的战略布局,如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相继在我国进行炭材料、石墨烯等技术的专利布局。我国已经成为这几个领域国外专利申请分布最多的目标国之一。②从国际上各国在煤基技术领域的专利轨迹来看,发达国家在我国煤基领域相关技术进入成熟期之前便减少了研发投入,在能源研发重点领域的选择上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③山西省应重点支持有研发基础且有发展潜力的煤基低碳技术领域,如煤层气、综采;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对煤基低碳技术领域最有发展潜力技术一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发。④山西煤基低碳产业创新链的选择,需要依托现有技术基础及技术优势展开。对技术基础不足的产业,创新链的延环补链需要尽快地提升专利等基础创新能力建设。
下篇从微观创新主体活动视角着手,借助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与扎根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煤基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产业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得到:①核心影响因素是个体创新动机,设计有效的激励制度与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增加煤基企业低碳创新行为。②科研团队创新环境与组织创新环境是煤基低碳科技创新的微观环境保障,自由、平等、互信、互助等宽松的团队环境,企业高层对创新的重视、创新战略的规划、创新导向的分配激励制度等组织环境能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但煤基企业存在的体制因素,却会极大地限制企业的创新行为。③煤基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创新方式、频率、密切程度等合作创新活动,可以开拓企业科研人员的研发思路,增加企业的创新行为。④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与中介政策及引导性政策可以帮助企业寻求研发方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开展,限制落后技术、倡导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鼓励市场竞争,进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但是,政府主导研发项目对技术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却非常有限。
本书分别从高层管理者、团队、组织创新环境、组织间创新合作活动与宏观环境政策方面,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与产业化活动的策略建议:①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的政策方面,应增加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进行团队建设技巧、创新活动合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改革企业高层管理者任期制、自然科研人员职称评聘制等,建立科学的团队领导选拔任用标准。加强对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建设的主动设计,发展“长寿团队”,支持组织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科研项目的作用,在项目研发方向设置方面,应结合省域、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现实情况,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注重实用型与补链、延链技术等方面的研发。②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化活动的策略方面,要调动R&D人员的产业化积极性,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财税支持政策、支持配套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本书撰写过程中,研究团队一方面深入企业实际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与国内外专家研讨交流,加强知识交互,思维碰撞。团队成员经多次研讨形成本书架构。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受到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技厅、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此外,本书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煤基技术创新、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谨向相关专家和学者深致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陈红,管理学博士,教授,山西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二级工程师,山西省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经理入学会理事,山西省城市经济学会理事。2012-2013年,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创业管理中心作访问学者。多年来从事创新创业政策研究。
刘东霞,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再制造优化与决策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管理科学》《预测》等期刊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6篇,EI检索英文会议论文2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7项,包括山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等;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上篇 煤基低碳技术创新:专利发展及成熟度评倚
1 煤炭开采相关专利分析
1.1 煤炭开采专利分析
1.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专利分析
1.3 煤层气技术专利分析
1.4 本章小结
2 选煤专利分析
2.1 跳汰选专利分析
2.2 重介质选专利分析
2.3 浮选专利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煤化工专利分析
3.1 煤炭气化专利分析
3.2 煤液化技术专利分析
3.3 煤焦化技术专利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清洁煤发电专利分析
4.1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4.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
4.3 循环流化床技术(CFBC)
4.4 增(加)压流化床燃烧循环发电技术(PFBC.CC)
4.5 本章小结
5 富碳农业及碳捕集与碳封存专利分析
5.1 富碳技术专利分析
5.2 碳捕集技术专利分析
5.3 碳封存技术专利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煤基新材料专利
6.1 煤基活性炭技术专利分析
6.2 碳分子筛的技术专利分析
6.3 PAN基碳纤维技术专利分析
6.4 富勒烯技术专利分析
6.5 碳纳米管技术专利分析
6.6 石墨烯技术专利分析
6.7 本章小结
7煤基低碳技术成熟度分析
7.1 煤基低碳技术专利分析
7.2 煤基低碳技术成熟度
7.3 山西省煤基低碳技术优势
8 煤基低碳技术专利研究结论
下篇 煤基低碳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
9 创新活动的基础理论
9.1 创新系统理论
9.2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9.3 多层次要素理论
9.4 ERG理论
9.5 相关理论对研究设计的启示
10 煤基低碳创新活动: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0.1 研究框架
10.2 研究方法
11 调查基本情况
11.1 调查对象概况
11.2 深度访谈企业概况及选择依据
12 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12.1 个体创新动机
12.2 团队因素
12.3 组织创新环境
12.4 组织间合作创新活动
12.5 宏观环境政策
13 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因素分析——研发负责人的调研
13.1 研发负责人深度访谈分析
13.2 研发负责人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4 影响产业化活动的因素
14.1 内部驱动因素
14.2 外部推动因素
15 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与产业化活动的策略建议
15.1 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的策略
15.2 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化活动的策略
附录A 煤基低碳问卷调查
附录B 企业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附录C 科研人员调查问卷网址及调查结果
附录D 研发负责人调查问卷网址及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