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局面,更好地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克山县,创建了黑龙江省农业干部学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干部。这是吉林农业大学建校办学的开端。
1950年,学校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开始了正规化办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由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北安农学院迁到长春,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掀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吉林农业大学在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学校在70年的奋斗中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形成了“艰苦建校、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校风,铸就了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忠诚笃行的担当精神,成为吉农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矢志不渝辛勤耕耘育桃李,初心未改励精图治写春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几代吉农人的努力下,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70年前,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局面,更好地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克山县,创建了黑龙江省农业干部学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干部。这是吉林农业大学建校办学的开端。
1950年,学校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开始了正规化办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由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北安农学院迁到长春,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掀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吉林农业大学在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学校在70年的奋斗中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形成了“艰苦建校、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校风,铸就了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忠诚笃行的担当精神,成为吉农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矢志不渝辛勤耕耘育桃李,初心未改励精图治写春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几代吉农人的努力下,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吉林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农、理、工、医、文、管、法、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大师名家和优秀团队汇聚吉农,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引擎。
6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373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构成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序
第一章 建校初期艰苦创业(1948-1958)
第一节 黑龙江省农业干部学校
第二节 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
第三节 北安农学院
第四节 长春畜牧兽医大学
第五节 长春农学院筹备处
第二章 合校壮大快速成长(1958-1966)
第一节 组建长春农学院
第二节 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第三节 新校址办学
第三章 “动乱”期间遭受挫折(1966-1976)
第一节 艰难办学
第二节 被迫搬迁
第三节 分散办学
第四章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1976-1988)
第一节 拨乱反正,恢复办学
第二节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心转到教学科研上来
第三节 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第四节 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
第五章 改革开放蓬勃进取(1988-1998)
第一节 结合学校实际,推行内部改革
第二节 加强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节 加强科学研究,发展科技产业
第四节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节 不断开辟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第六节 后勤服务工作取得进展
第七节 发挥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作用
第八节 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
第六章 世纪跨越科学发展(1998-2008)
第一节 抓住发展时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节 科研和科教兴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第三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
第四节 推进改革,为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节 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
第七章 凝心聚力大展宏图(2008-2018)
第一节 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第三节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节 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彰显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
第五节 加强人才工作,凝聚事业发展力量
第六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第七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事业发展增添动力
第八节 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办学空间
第九节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吉农特色文化
第十节 坚持从严治党,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附录
附录1 吉林农业大学历任校级领导
附录2 吉林农业大学机构设置
附录3 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
附录4 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附录5 吉林农业大学历届招生及毕业生人数
附录6 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