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唐代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却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牢中。狱友法里亚神父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秘密告诉了他。唐代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他改名基督山伯爵,开始精心策划报恩与复仇。
大仲马是法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他有名的小说,当数《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和《三剑客》。为了写作这部小说,大仲马去马赛重游加泰罗尼亚渔村和伊夫堡。他反复酝酿,构思了整部小说的轮廓。《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细笔描绘,把他讲故事的本领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大仲马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中译本《基督山恩仇记》和《基督山伯爵》两个书名并行不悖。
如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询问在古今中外的通俗小说中,哪一部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从出版至今一直成为畅销书,那么回答《基督山伯爵》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管怎么说,《基督山伯爵》自1844年在《辩论日报》上连载,就引起极大的轰动,一百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不知译成多少种文字,不知发行了多少亿册书.又有多少人捧读过,大概很难统计了。
这种费时费工的大规模调查,自然不会有人去组织。但是译者在大仲马的故乡法国逗留期间,曾参加过一次别开生面、有趣到了滑稽程度的问卷调查。
事情发生在基督山城堡。不过,这座城堡不在基督山岛上,而是建在巴黎西部远郊的圣日耳曼昂莱。那里有法国国王弗朗索一世的行宫。也正是在那个地区,大仲马写出了《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连载畅销小说。大仲马把那里看作第二故乡,并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一心想当堡主,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城堡。1847年有一天,大仲马发现一块风水宝地,位于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俯临塞纳河,他便买下一片坡地,请来一位建筑设计师,说道:“我要造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配一座哥特式小楼,建在小湖中央。花园要建成英国式的,带几条小瀑布。”
“这我可办不到,仲马先生!这是一座黏土山丘,您造起楼来,要滑进塞纳河的。”
“您尽可以挖到岩石层,建造两层地下室。”
“这样一来,造价会高达二十万法郎!”
而大仲马的回答,足以刻画出他那豪爽的性情:“但愿如此!”
整个计划如期实现。1847年7月25日,这座新建筑命名为基督山城堡,应邀前来庆贺乔迁之喜的客人多达六百多名,盛况空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盛况持续了几年。每天食客如云,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仲马并不因此而停止创作,他往往让宾客饮酒作乐,自己却躲进湖中命名为伊夫堡的小楼里,将如潮的文思、奇妙的构想化为文字。
基督山城堡近似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符合大仲马所追求的华丽。但华丽中也有文学家的特色,如窗帘的大挂钩上,饰有大仲马所喜爱的作家的侧身像。客人见挂钩上荷马、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雨果等人的侧身像,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没有堡主本人的?”大仲马则回答:“我嘛,住在里面!”
但时过不久,大仲马就不满足于“住在里面”了,他让人给他雕刻了一尊半身像,堂而皇之地安放在门厅的正位,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
其实,这条座右铭,大仲马只讲了半句,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才表达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正因为如此,我同别人最初的合译本,就取名为《基督山恩仇记》,书中两大主线并行不悖,报恩报得彻底,报仇报得痛快。这非常符合中国读者的心理,故《基督山恩仇记》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就不足为奇了。
基督山城堡在风风雨雨中历时一个半世纪,几经易手,也显出了沧桑老态,作为文物亟待修缮。果然有喜爱大仲马的作品而愿意出资者,最有名的要数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可以说他爱屋及乌,出资将基督山城堡整修一新,改成博物馆,使大仲马文友会有了落脚之地。无独有偶,英国一位富婆,是大仲马小说迷,她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捐给大仲马文友会,只要该会根据她列出的问题,举行一次问卷调查。这是百万英镑的巨额捐赠,大仲马文友会当然不敢怠慢,哪怕英国富婆所列的问题大多令人啼笑皆非,也要当作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严肃地印在问卷上。译者到基督山城堡参加书市的时候,就目睹了工作人员分发问卷的情景。
那场景有趣极了:人们看了问卷,就像欣赏奇文那样兴奋。以各自的情趣和想象力,认真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这里仅举出有关《基督山伯爵》的一小部分问题):
埃德蒙·唐代斯得到的财宝,您估价多少?他使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
您认为剩下的财宝,仍埋藏在基督山岛上,还是转移到别的地方了?书中有什么暗示或线索?
您认为这批财宝下落如何?是否被后人发现?您看到什么历史文献上记载了此事?
基督山伯爵和海蒂扬着白帆消逝在海上,您认为他们会到哪里定居?您是否获悉他们后裔的消息?
如此等等,问题总有二三十个,印了满满两大页。同样滑稽的是,有些答卷者也灵感大发,写下稀奇古怪的答案,同英国富婆的问题相映成趣。譬如我的朋友,法国诗社主席夏尔潘特罗先生,就遗留财宝的问题这样回答:“据可靠消息,大仲马掌握了这批财宝,为了埋藏起来,才建造了基督山城堡。其秘密记在一张隐形纸上,同法西亚神父发现财宝秘密的那张纸一样,夹在大仲马的一本藏书里。大仲马死后,藏书拍卖,如今下落不明。”
中国读者看完了《基督山伯爵》,也可以回答英国富婆提出的问题,不必根据什么可靠的消息或文献,只要发挥想象力就行了。
这个译本邀请陈筱卿教授参加,他译了第三十七章至第六十章,特此表示感谢。
李玉民,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进修两年,后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三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一千五百万字。主要译著:小说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六本作品。此外,编选并翻译了《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了《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由他首次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译文洒脱,属于傅雷先生的那个传统”(柳鸣九语)。
译者序
第一章驶抵马赛港
第二章父与子
第三章卡塔朗村人
第四章密谋
第五章订婚宴
第六章代理检察官
第七章审讯
第八章伊夫狱堡
第九章婚宴之夜
第十章杜伊勒里宫的小书房
第十一章科西嘉的魔怪
第十二章老子与儿子
第十三章百日
第十四章愤怒的囚犯和疯狂的囚犯
第十五章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
第十六章一位意大利学者
第十七章神父的牢房
第十八章财宝
第十九章第三次发病
第二十章伊夫狱堡墓地
第二十一章蒂布兰岛
第二十二章走私者
第二十三章基督山岛
第二十四章光彩夺目
第二十五章陌生人
第二十六章加尔桥客栈
第二十七章叙述
第二十八章监狱档案
第二十九章莫雷尔公司
第三十章九月五日
第三十一章意大利:水手辛伯达
第三十二章梦幻醒来
第三十三章罗马强盗
第三十四章显露身形
第三十五章槌击死刑
第三十六章罗马狂欢节
第三十七章圣·塞巴斯蒂安地下墓穴
第三十八章约会
第三十九章宾客
第四十章早午餐
第四十一章引荐
第四十二章贝尔图齐奥先生
第四十三章欧特伊别墅
第四十四章家族复仇
第四十五章血雨
第四十六章无限信贷
第四十七章银灰花斑马
第四十八章唇枪舌剑
第四十九章海蒂
第五十章莫雷尔一家
第五十一章皮拉姆斯和西斯贝
第五十二章毒药学
第五十三章魔鬼罗贝尔
第五十四章债券的涨跌
第五十五章卡瓦尔坎蒂少校
第五十六章安德烈亚·卡瓦尔坎蒂
第五十七章苜蓿园
第五十八章努瓦蒂埃·德·维尔福先生
第五十九章遗嘱
第六十章快报
第六十一章治睡鼠偷桃之法
第六十二章幽灵
第六十三章晚宴
第六十四章乞丐
第六十五章夫妻争吵
第六十六章婚事
第六十七章检察官的办公室
第六十八章夏日舞会
第六十九章调查
第七十章舞会
第七十一章面包和盐
第七十二章德·圣梅朗夫人
第七十三章诺言
第七十四章维尔福家族的墓室
第七十五章会议纪要
第七十六章小卡瓦尔坎蒂的进展
第七十七章海蒂
第七十八章约阿尼纳来信
第七十九章柠檬汁
第八十章指控
第八十一章歇业的面包铺和老板的房间
第八十二章夜盗
第八十三章上帝之手
第八十四章博尚
第八十五章旅行
第八十六章审判
第八十七章挑衅
第八十八章侮辱
第八十九章夜
第九十章决斗
第九十一章母与子
第九十二章自杀
第九十三章瓦朗蒂娜
第九十四章真情吐露
第九十五章父女
第九十六章婚约
第九十七章挑衅
第九十八章钟瓶旅馆
第九十九章法律
第一〇〇章幽灵
第一〇一章洛库斯特
第一〇二章瓦朗蒂娜
第一〇三章马克西米连
第一〇四章丹格拉尔的签字
第一〇五章拉雪兹神父公墓
第一〇六章分财
第一〇七章狮穴
第一〇八章法官
第一〇九章重罪法庭
第一一〇章起诉书
第一一一章赎罪
第一一二章启程
第一一三章往事
第一一四章佩皮诺
第一一五章路奇·王霸的菜单
第一一六章饶恕
第一一七章十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