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重点针对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将保持可靠性不变的网络化简方法与状态空间分解方法整合应用于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连通可靠性计算方法。为衡量运输边对网络连通可靠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建立了运输边重要性的评价指标。以山西宏圣公司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为例,对其连通可靠性及运输边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分析,并解释了连通可靠性和运输边的重要性所蕴含的管理学含义。
(2)多态极小路方法是评估网络能力可靠性的一类重要方法,《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针对传统多态极小路模型的不足,为了缩小多态极小路的搜索范围,借助于容量下界的概念研究并建立了多态极小路的改进数学模型;针对求解过程中的重复多态极小路问题,提出多态极小路的关联值概念,并建立了多态极小路与其关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别重复多态极小路。
(3)把物流运输费用与运输能力相结合,研究运输费用约束下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能力可靠性评估问题。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可以用来计算运输费用约束下的能力可靠性,《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从定义出发研究并建立了状态向量空间存在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的条件;为了提高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的搜索效率,《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引入一种有效的分解方法将状态向量空间分解成搜索子空间。
(4)以大同到连云港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为分析对象,对其能力可靠性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首先,对网络在不同承载能力水平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可靠性的概率属性,对网络的平均承载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估;借助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运输边可靠性的变化对网络能力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其次,从能力可靠性的角度构建了煤炭物流运输网络改进方案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关于网络改进方案的决策建议。最后,对网络在不同运输费用约束下的能力可靠性开展了评估,并分析了运输边单位运输费用的变化对网络能力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煤炭物流在整个社会商品物流中的独特作用。煤炭物流运输网络是煤炭物流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是由多个彼此依赖、相互影响的功能环节组成的开放的复杂网络系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货物承载量大,输送距离远,物流节点多,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譬如运输工具的故障、恶劣的天气、突发的交通事故等等)。特别地,这些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导致服务质量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从而严重威胁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当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存在潜在的功能失效威胁时,如何量化网络失效的可能性,如何保证网络能够维持在合理的运行状态并持续提供可接受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属性。作为一种概率型评价指标,可靠性能有效描述网络在随机环境下的状态特性以及网络功能失效的可能性,这为评价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的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有助于科学研判网络运行态势、准确识别网络薄弱环节、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对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提升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重点针对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将保持可靠性不变的网络化简方法与状态空间分解方法整合应用于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连通可靠性计算方法。为衡量运输边对网络连通可靠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建立了运输边重要性的评价指标。以山西宏圣公司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为例,对其连通可靠性及运输边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分析,并解释了连通可靠性和运输边的重要性所蕴含的管理学含义。
(2)多态极小路方法是评估网络能力可靠性的一类重要方法,本书针对传统多态极小路模型的不足,为了缩小多态极小路的搜索范围,借助于容量下界的概念研究并建立了多态极小路的改进数学模型;针对求解过程中的重复多态极小路问题,提出多态极小路的关联值概念,并建立了多态极小路与其关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别重复多态极小路。
(3)把物流运输费用与运输能力相结合,研究运输费用约束下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能力可靠性评估问题。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可以用来计算运输费用约束下的能力可靠性,本书从定义出发研究并建立了状态向量空间存在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的条件;为了提高满足费用约束的多态极小路的搜索效率,本书引入一种有效的分解方法将状态向量空间分解成搜索子空间。
(4)以大同到连云港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为分析对象,对其能力可靠性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首先,对网络在不同承载能力水平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可靠性的概率属性,对网络的平均承载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估;借助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运输边可靠性的变化对网络能力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其次,从能力可靠性的角度构建了煤炭物流运输网络改进方案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关于网络最优改进方案的决策建议。最后,对网络在不同运输费用约束下的能力可靠性开展了评估,并分析了运输边单位运输费用的变化对网络能力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曾旗,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98年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历任焦作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煤炭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完成“我国衰老矿区产业演替机理、产业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90余篇论文,多篇被SCI、EI收录,出版6部学术专著,主编多本规划教材。
牛义锋,男,博士研究生学历,河南洛阳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兴趣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交通网络建模与分析。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7篇、EI检索2篇、CSCD多篇,主持及参与国家项目5项、省厅级项目10余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多项省厅级奖励。
徐秀珍,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厅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ISTP检索2篇,核心期刊多篇,参与发明专利1项·获得多项省厅级奖励。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1.2.2 物流网络可靠性研究
1.2.3 煤炭物流网络可靠性研究
1.2.4 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
1.2.5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2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及网络可靠性分析
2.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2 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
2.1.3 煤炭物流业的发展环境,
2.1.4 我国煤炭物流配送行业的主要问题
2.1.5 煤炭物流的发展趋势
2.2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
2.2.1 物流网络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2.2 煤炭物流的内涵与特性
2.2.3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的结构特征
2.3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可靠性问题
2.3.1 可靠性问题
2.3.2 可靠性概念,
2.3.3 二态网络与多态网络
2.3.4 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2.3.5 可靠性评价指标
2.3.6 可靠性评估方法
2.4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2.4.1 连通可靠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2.4.2 网络的删边与缩边
2.4.3 能力可靠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2.4.4 容斥定理和不交和公式.
2.5 本章小结
3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及运输边重要性度量
3.1 引言
3.2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的二态网络模型
3.3 基于极小路的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3.3.1 状态向量集的判定
3.3.2 保持可靠性不变的网络化简方法,
3.3.3 状态向量集分解方法
3.3.4 连通可靠性分析步骤
3.4 算例分析与方法比较
3.5 基于极小割的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3.5.1 基于极小割的状态向量集分解
3.5.2 算法步骤
3.6 应用分析——以山西宏圣公司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为例
3.6.1 相关背景介绍
3.6.2 运输边的概率分布
3.6.3 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
3.6.4 运输边的重要度
3.7 本章小结
4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能力可靠性评估
5 运输费用约束下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能力可靠性评估
6 实证研究
7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