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详细阐述了观察者如何感受那些来自婴幼儿,甚或其家庭成员的躯体和情感体验,将其抱持在心智里,并尝试构建这些体验的意义,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儿童发展中明显或潜在过程的深刻理解。
本书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四个章节。*章介绍了婴幼儿观察、工作讨论和理论讨论的设置和意义;第二、三章分别是关于婴儿观察和幼儿观察中各个研究方向的文章;第四章是关于婴幼儿观察与临床实践的文章。
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婴幼儿观察项目的发源、发展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引发读者的延伸思考。
《婴幼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由中国首批具有高度专业能力的婴幼儿观察老师合力编纂而成,观察材料来源于中国家庭和幼儿园,贴近真实生活。
本书的全部文章皆为原创,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婴儿观察、幼儿观察,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精神卫生专业人士、教育者、儿科医生和护士,以及其他所有对婴幼儿观察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了重要的核心内容。
主编
施以德
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师候选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发展心理学方向),英国赫尔大学心理咨询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疗专业注册系统的注册督导师。完成美国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观察性学习项目,成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会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初级、高级、督导组毕业生,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与研究中心父母-婴儿心理咨询项目的毕业生。在深圳从事心理咨询、精神分析和临床督导工作,在麦德麦德教育咨询独立执业,是麦德观察性学习项目教师。
副主编
杨希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初级组毕业生,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会员,麦德观察性学习项目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研究、实践工作长达17年,关注儿童心理及行为、亲子关系的问题分析,并为特殊需要儿童家长、教师提供教育咨询。
巴彤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疗专业注册系统的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师候选人,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初级、高级、督导组毕业生,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会员,麦德观察性学习项目教师。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和临床督导工作。目前在麦德麦德教育咨询独立执业,同时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培训门诊兼职督导。
李斌彬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生、助理研究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初级、高级、督导组毕业生,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会员,麦德观察性学习项目教师。现就职于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临床督导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麦德麦德教育咨询独立执业。
1序尼迪娅·利斯曼-皮桑斯基
1前言巴彤施以德
1第一章观察性学习
3婴幼儿观察与临床实践尼迪娅·利斯曼-皮桑斯基
25工作讨论小组:从反思性实践中学习
莎伦·阿尔佩罗维茨巴彤
35理论讨论施以德
51第二章婴儿观察
53婴儿未命名的内心世界郭晶昉
69多人照料情境下母婴关系的重要性何雪娜
87婴儿的心理与皮肤张涛
96婴儿游戏中的成长密码戴艾芳
113与母亲分离后婴儿的行为变化胡斌
135如何应对婴儿的攻击性?蔡惠华
148二孩家庭中大孩子的心理困境高宁
163第三章幼儿观察
165上幼儿园的奇妙能力施以德
173游戏中的魔法世界戴艾芳
182老师,请和我一起变得足够好杨希洁
195第四章婴幼儿观察与临床实践
197婴儿观察中的身体反应和躯体反移情郑凯
210亲子小组的力量:观察促进母亲们的转化
尼迪娅·利斯曼-皮桑斯基佩姬·蒂尔曼梅根·特尔非尔
226从婴幼儿观察到亲子和儿童心理咨询施以德
239请个月嫂:婴儿、母亲和月嫂的内在世界巴彤
251后记巴彤
261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