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教育究竟能为中国法学教育提供什么新价值?诊所教育在中国究竟应当确定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目标?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考虑中国诊所的本土化和多元化问题:中国诊所应该是对美国模型的照抄、改进、转换还是创造?诊所教育与传统实践教育机制究竟应该优势互补还是相互竞争?中国诊所如何才能在失去内外扶持后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如此种种问题,中国诊所人——至少四川大学诊所人迄今尚未有肯定而明确的答案。在本书中,笔者尝试进行一些探讨。
第一章  中国诊所教育:一个背景交代
  一、当变革成为必要:诊所教育传人中国的背景
  二、选择与被选择:诊所教育人驻中国
  三、遥望与回归: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多元化与本土化探索
  四、百花齐放:中国主要法律诊所扫描
第二章  中国诊所教育本土化多元化的基本问题
  一、美国化与本土化:从模仿到消化
  二、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学术教育到职业教育
  三、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匠人”到“公民”
  四、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转型中国的特色
  五、精细教育与成本控制:绕不开的难题
  六、取而代之还是优势互补:诊所教育与专业实习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诊所教师队伍多元化
  一、功能多元化:知识传授者、“领路人”
  二、知识多元化:法学理论、实践经验与生活知识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技巧的展开
  四、师资来源多元化:诊所教育的必然选择
第四章  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
  一、域外诊所类型扫描
  二、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实践
  三、中国诊所类型划分
  四、如何确定诊所类型
  五、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案例:以刑事诊所和
  立法诊所为例
第五章  诊所教育与专业实习:本土化与多元化的视角
  一、法科专业实习现状检讨
  二、诊所与实习优劣比较
  三、诊所与实习结合的模式
  四、校外实习诊所职业道德教育的检视
参考文献
附录:四川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诊所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