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社区化解”,从微观角度而言,是要强化社区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思考,是加快建立从基层“社区化解”到上层“政府应对”的立体化的、多层面的“维稳”体系,以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的高密度爆发。这不仅是推进社会转型的有效适应手段,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地基工程。本套书一方面呼唤基层管理者尽早意识到突发事件社区化解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展示社区化解的可操作性程序和具体目标。
                                    社区稳,则社会稳,则国家民族稳
    社区不稳,则社会不稳,则国家民族不稳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已经迫在眉睫
    社会突发事件应当首先努力化解
    突发事件化解必须立足社区基层
    社区化解突发事件角色无可替代            
    刘伯奎,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上海嘉定区社区教育研究所所长,长年扎根基层从事社区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有专著《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国社区》《中华文化与中国社区教育》《中华文化与中小企业文化》,以及《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等20余种。
考察篇
第一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已经迫在眉睫
一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二  社会突发事件频生,标志着当代中国已经迈向“地球村”时代
三  转型期突发事件频生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必须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四  当前我国社会突发事件频生另有其个性化的原因
第二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应当首先努力化解
一  社会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二  社会突发事件特点把握
第三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必须立足社区基层
一  政府单一角色应对多类社会突发事件,难以防患于未然
二  政府单一角色应对多类社会突发事件,难以杜绝统管盲区
三  “自上而下”的传统救助模式已经难以有效应对社会矛盾频发问题
第四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角色无可替代
一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社会突发事件在社区基层完全可以预测掌控、前期化解
三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的两大基本任务
优化篇
第五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的文化积淀与理念更新
一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得力于民族精神文化的千年传承
二  民族精神文化鲜活地存在于家长里短的基层社会
三  社区基层组织是突发事件化解的主干构成
四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务须同时推进理念更新
第六讲  突出事件社区化解的目标追求与实务培训
一  民间自治与平等协商是突发事件社区化解的社会基础
二  变“管理”理念为“服务”理念是社区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前提
三  突发事件社区化解的两大化解板块
……
指导篇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