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侨居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其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终身清贫。范仲淹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处,横渠先生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了儒者担当新局面。
 ★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冯友兰先生尊为“横渠四句”,至今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儒家学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高准则。
 
            
 
第一课
 张子其人: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
 01  张子平生:苦学不倦,乐而忘忧  ·  003
 02  张子著作:儒者通天、地、人之理  ·  007
 03  理学崛起:三教并行,儒学复兴  ·  010
 04  儒学新视角:天人关系  ·  014
 05  关学:再传何其寥寥也  ·  017
 06  关学的精神:尊儒、重礼、务实  ·  021
 07  关学后继者:以“天道”为精髓  ·  025
 
 第二课
 天道观:为天地立心
 01  立大本、斥异学  ·  031
 02  太和所谓道  ·  035
 03  天道:太虚即气  ·  038
 04  气之聚散,万物之生灭  ·  042
 05  “两端”说:一物两体  ·  045
 06  相感:“两端故有感”  ·  049
 07  阴阳二气:“化”与“变”的运动  ·  053
 08  “天道”与“人道”:天人合一  ·  056
 09  至诚,天性也  ·  060
 10  性与诚:互逆与互补  ·  063
 11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  067
 12  大其心:德行所知与见闻之知  ·  070
 
 第三课
 人学思想:为生民立命
 01  “仁人”的标准:无欲而无畏  ·  077
 02  仁、义、礼、智,不可分割  ·  080
 03  “仁”与“理”的辩证关系  ·  083
 04  “天地之性”:天命之谓性  ·  086
 05  “气质之性”:人亦出于太虚  ·  089
 06  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  092
 07  人的自我修养:“变化气质”  ·  096
 08  “天理”:本然至善  ·  099
 09  “人欲”:人对物欲之追求  ·  102
 10  “天理”与“人欲”:辩证的统一  ·  105
 11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108
 
 第四课
 道统论:为往圣继绝学
 01  孔孟绝学:圣学需专礼法修  ·  113
 02  道不同,谓之异端  ·  116
 03  佛与道:虚实、有无观  ·  119
 04  形与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122
 05  气于人,生而不离,死而不散  ·  125
 06  气聚为“神”,气散为“鬼”  ·  128
 07  “穷理”:万物皆有理  ·  131
 
 第五课
 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
 01  复“井田”制而均贫富  ·  137
 02  治理社会宗旨:“利民”与“足民”  ·  141
 03  和谐社会图景:尊高年、慈孤弱、纯乎孝者  ·  144
 04  《西铭》本旨:事天如事亲  ·  147
 05  适当分权: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  ·  150
 06  巩固边防,计民以守  ·  153
 07  三代之制:井田、封建、肉刑  ·  156
 08  进化社会史观:“通其变”中不断发展  ·  159
 09  人为之礼与自然之礼  ·  162
 
 第六课
 教育观:穷人伦之理,尽无私之心
 01  “见闻之知”求知的第一阶段  ·  167
 02  “德性之知”:“穷理”与“尽性”  ·  170
 03  “有知”与“无知”:有若无,实若虚  ·  173
 04  教育目的观:“立人之性”“求为贤人”“学为圣人”  ·  176
 05  早期教育观:“养正于蒙”  ·  180
 06  学政结合,敦本善俗  ·  183
 07  “尊德性”与“道问学”  ·  187
 08  立志向学,勤勉不息  ·  190
 09  学贵心悟,去疑求新  ·  194
 10  克己从礼,自我教育  ·  198
 11  “集义养气”与“行养结合”  ·  201
 
 第七课
 鬼神观: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01  鬼神:祭祀与义理的统一  ·  207
 02  辩证的鬼神观:“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  210
 03  批判鬼神迷信  ·  213
 04  疾病与虚妄:“独见独闻”之“怪”  ·  216
 05  显物隐变:体物而不可遗  ·  221
 06  自然神祇祭祀:以天事鬼神  ·  225
 07  祖先祭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  229
 08  正统祭祀:自然山川之神  ·  233
 09  儒家生死观:生死为气之聚散  ·  235
 10  鬼神说:二气之良能也  ·  238
 11  宗法思想:根植于大同理想  ·  242
 
 第八课
 自然观:不知张子,又乌知天?
 01  乾坤与阴阳  ·  249
 02  一体两面:乾坤即天地  ·  253
 03  宇宙演化论:天地从虚中来  ·  257
 04  星辰河汉:天系与地系  ·  261
 05  理学自然观:一阴一阳之谓道  ·  264
 06  生生万物,皆有内在机制  ·  268
 07  “一分为三”与“三分为一”  ·  271
 08  日月五星,随天左旋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