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渔业及渔业管理与中国应对/海洋经济博士文库》将系统介绍北极渔业管理现状,着重分析重要北极国家的北极渔业政策以及北极公海渔业管理,从而了解北极渔业所面临的瓶颈,并解读北极公海渔业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中的政治博弈。最后,在分析并明确国际法框架下中国所享有的北极渔业相关的各项权益后,《北极渔业及渔业管理与中国应对/海洋经济博士文库》将总结中国参与北极渔业事务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书稿从落笔到最终完成,前后经过了几乎三年的时间。一则因为北极渔业的信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围绕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的北极5国会议及之后的扩大会议也在不断地更新该海域渔业管理机制构建的动向;二则因为自己总是处于不断的忙碌之中,似乎未浪费分秒却总未完成文稿。历经三年,时间的沉淀倒也为书稿增添了一些之前未想到的章节和未料及的见解。所以,这部书稿是我这三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当写下“研究”这个词的时候,我总有些诚惶诚恐,因为对海洋政策与法律的关注和北极渔业的专注,于我,并不是信手拈来和水到渠成的,我更认为自己总是处在“学习”之中。在开始我的博士课程之前,我的专业一直是英语。之所以开始海洋政策与法律专业的博士课程学习,也是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鼓励后的随性而为。我所工作的学校拥有丰厚的海洋内涵,我时常被邀请担任学校各类海洋科学研究国际会议的现场翻泽,学校也正在筹备设立具有海洋特色的英语翻译硕士点,所以在外在引导、内心热爱的背景下,我踏上了我的博士之旅。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挺欣慰自己当初随性而为的决定,就像许多步人中年的同事突然发觉培养一门生活技艺或爱好对提高生活情调的重要性那样,我在我所选择的跨专业领域里找到了读书和写作的乐趣,于我,这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实现。我更认为是生活价值而非事业价值,是因为在办公室和图书馆里读着书、写着字时,我更觉得是生活又为我打开了一扇快乐之门——时光悄然而逝,而我却在读书、写作中乐此不疲。我体会过很多次读书、写作带来的快乐:走路时,突然想到一个见解,就怕稍纵即逝,赶快用笔记在自己手心里,内心愉悦不已;接到从不认识的读者的电话,问我是否还有论文要发表,内心幸福不已;会议上的发言,引起了听众热烈的提问,内心激动不已。
我要感谢我的家庭,给予了我足够的心灵自由,容我一直沉浸在身随心走的自由状态。生活的琐屑似乎离我很远,容我专注于学习。先生总是鼓励我做我想做的,儿子的成长几乎未让我耗费心力,爸爸、妈妈总是心疼我过于忙碌,公公、婆婆总是希望我能慢下脚步享受生活的悠闲惬意。所以,借此机会,一并感谢我亲爱的家人,因为有他们,我享受着工作,也享受着生活。
我也要感谢我所在的外国语学院,包容我“另类”的研究兴趣。学校也提供了水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平台,利用我跨学科的专业背景,和志趣相投的其他学院同事一起,碰撞思维,启迪智慧。
我还要感谢很多北极研究领域的专家。虽然在不同的单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由于共同的研究兴趣,我和这些德高望重的专家们相识并相知,内心把他们看作我的良师。我们会为不同的北极认知而争论,我也会在不知解时毫不犹豫地向他们寻求帮助和解答。他们都是北极研究领域的专家,会为我发表了一篇北极研究论文而高兴,会语重心长地让我一定要坚持北极渔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他们都有各自的特色,或者醇厚朴实,或者多才多能,或者妙语连珠……我因为认识他们而感到由衷的庆幸。
邹磊磊,女,博士,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拥有英语双硕士和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博士的跨学科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为极地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及海洋政策与法律。迄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题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极地渔业管理、北极航道、中国渔业等。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动机与意义
2.北极研究介绍
2.1 北极渔业动态
2.2 北极渔业管理
2.3 北极治理
2.4 北极战略
2.5 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
2.6 北极环境和生态保护
3.研究方法
4.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重要的渔业管理条约及制度
4.2 重要的海洋和渔业管理条约及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5.研究创新之处
6.内容框架
第二章 北极渔业
1.北极海域
2.气候变化下的北极海域环境变化
3.北极渔业资源概况
4.北极渔业资源动态
5.北极渔业活动
5.1 从渔业统计数据看北极渔业发展
5.2 从渔业统计数据看北极渔业活动
5.3 北极渔业的国际合作
第三章 北极渔业管理
1.北极政治环境
2.国际社会围绕北极渔业开展的重要活动
3.北极国家的北极渔业管理
3.1 美国的北极渔业政策
3.2 加拿大的北极渔业合作与管理
3.3 挪威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
4.北极公海渔业管理现状
5.北极渔业管理的瓶颈
5.1 北极针对性渔业管理协议的缺失
5.2 北极渔业管理组织的缺失
5.3 北极与非北极国家之间潜在的北极渔业权益冲突
5.4 北极渔业管理主体的混乱
5.5 北极渔业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5.6 跨行业的北极综合性管理的难度
6.北极渔业管理的亮点
6.1 北极国家的北极渔业管理实践
6.2 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北极渔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6.3 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北极相关渔业管理实践
6.4 北极各国之间渔业合作协议的积极作用
7.未来北极渔业管理的展望和期望
第四章 其他海洋管理经验对北极渔业管理的启示
1.南北极海洋生物管理机制的对比研究
1.1 渔业管理协议
1.2 渔业管理组织
1.3 渔业管理理念
1.4 与其他国际组织及协议的互动关系
2.中白令海狭鳕养护实践对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的启示
2.1 中白令海狭鳕资源养护实践
2.2 中白令海狭鳕资源养护实践对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的启示
3.北极航道管理对北极渔业管理的启示
3.1 北极航道与渔业的现状
3.2 北极航道管理与渔业管理的可比性
3.3 北极航道管理对渔业管理的启示
3.4 从北极航道管理看北极渔业管理的瓶颈
第五章 我国北极战略视角下的北极渔业政策
1.北极对我国的重要战略意义
2.美国的北极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3.北极“渔权”对维护北极权益的重要意义
4.国际法赋予非北极国家的北极海洋生物资源相关的各种权益
4.1 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权
4.2 北极海洋科学研究权
4.3 《鱼类种群协定》关于渔业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中“国际合作”的规定
4.4 对我国的启示
5.北极5国的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领导者”地位诉求的合法性分析
5.1 由来已久的北极5国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领导者”诉求
5.2 北极5国的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排他倾向
5.3 国际法视角下的北极5国北冰洋中央公海渔业管理“领导者”地位分析
6.北冰洋中央公海临时措施的法律效力
6.1 “奥斯陆宣言”
6.2 临时措施的合理性
6.3 临时措施的法律约束力
7.联合科学研究计划的法律性质
7.1 联合科学研究计划是针对北极公海的科学研究
7.2 联合科学研究计划开展的平台
7.3 其他海洋科学研究相关的国际实践
7.4 我国的应对
8.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瓶颈
8.1 我国参与北极渔业面临的困难
8.2 我国参与北极海洋科学研究面临的困难
8.3 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其他瓶颈
9.我国的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管理应对
9.1 加强北极参与能力的建设
9.2 号召框架性法律体系在北极的普适性
9.3 警惕北极5国北冰洋中央公海“领导者”地位的诉求
9.4 开展多维度的北极渔业相关活动
9.5 加强北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
9.6 用行动回应“中国威胁论”
10.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切人点
10.1 北极的国际公共价值
10.2 北极的国际公共品
10.3 北极的国际合作
10.4 北极事务参与的多层面和全方位
10.5 北极权益的维护
10.6 科技先行
第六章 结论
本书图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