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1822年的一天,美国巴尔的摩市上演《奥瑟罗》。就在奥瑟罗要扼死妻子的那一刻,台下一军人霍然而起,厉声高喊我不能看着一个黑鬼杀死我们白人妇女,当场将奥瑟罗的扮演者击毙。
这一声喊跨越了两个多世纪。故事原作者意大利的钦提奥在他那篇由莎翁搬上舞台的小说中就谆谆告诫他的威尼斯女同胞:切不可背着父母同外国人私奔。奥瑟罗不是非洲黑人,他是地中海棕皮肤的摩尔人。他效力威尼斯军界,与土耳其作战功绩彪炳,获得了身份,成为新贵,但他的异族人身份并未被忘却:他要么是老黑羊,要么是黑将军。
纸醉金迷的威尼斯、惊涛拍岸的塞浦路斯、域外武士与纯情少女的生死恋情,这些构成了本剧的异国情调,并打动过众多文人骚客,其中不少人在这五色缤纷的图卷背后窥见了黑与白的对峙。雨果则用充满诗人激情的语调这样解释
此剧:奥瑟罗是夜,黑夜迷恋白昼正如非洲人崇拜白种女人。对于奥瑟罗,苔丝狄蒙娜就是光明!奥瑟罗伟岸英武、堂堂正正、虎啸龙吟,一派王者风度;他身后战旗猎
猎,四围号角齐鸣;他身披二十次胜利的霞光,缀着满天繁星。这就是奥瑟罗。可他又是黑色的,受到嫉妒的蛊惑,刹那间就变成了黑鬼。
这部曾被戏称为手帕的悲剧的作品至今魅力不减,亦在于它揭示了一出家庭悲剧背后的社会、文化及种族冲突。
【作者简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译者简介】
天才的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曾任上海书局编辑。他在极艰难的条件下译出了31部莎士比亚剧作,包括悲剧、喜剧、传奇剧与历史剧。其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